日前,由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创作的大型现代柳琴戏《燕翼堂﹒浮厝》剧本故事大纲已经确定,下一步将进入剧本创作。
大型现代柳琴戏《燕翼堂﹒浮厝》是按照我市“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打造艺术精品”要求,为参加山东省第十二届文化艺术节、庆祝建党100周年储备精品剧目,由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策划创作。
《燕翼堂﹒浮厝》通过叔侄就义前的血书、浮厝、新家规条目的形成、牺牲与代价、毁家纾难等六个段落讲述了蒙阴县“燕翼堂”后辈子孙刘晓浦、刘一梦叔侄不恋荣华,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举起马列主义火炬,被捕后宁死不屈,携手赴义,为探索民族解放,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燕翼堂"当家人刘合浦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立志救国,毁家纾难,为了抗日,毅然拆除了这所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著名庭院的感人故事。该剧讴歌了以刘合浦、刘晓浦、刘一梦刘氏大家庭坚定信念跟共产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该剧由我省知名剧作家李书圣、薛岩、王鹏担任编剧,3月份开始筹备剧本创作工作,多次赴蒙阴县垛庄镇“燕翼堂”旧址,“浮厝”地桑行子村,刘晓浦、刘一梦纪念馆进行采风、采访,座谈,并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后,确定了剧本风格和表现形式,该剧为无场次结构风格。在舞台呈现上要求节奏明快,一气呵成;在舞台演出形式呈现上,强调具有张力和庄重的“仪式感”。目前剧本故事大纲已完成。
剧作者表示,刘氏叔侄用信仰铸就的火炬,也照亮整个家族。刘氏一家有30多人参加革命,举家跟党,毁家纾难,支援抗战,前后有7人为国捐躯……一直被这种精神感动着,鼓舞着,决心创作出一台好剧,以慰无数为新中国诞生抛头颅洒热血的沂蒙英烈。
《浮厝》题解:“浮厝”为江浙一带的一种丧葬习俗——人死在异乡而又暂时未能归葬老家的话,就先予“浮厝方式”处理。所谓“浮厝方式”,是指灵柩离地三寸,在四个角垫高。采取这种殡葬方式,是为了让子孙能在不破土刨坟情况下,轻易地迁葬先人。 (艺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