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文旅要闻>>正文

“让手造扮靓生活” “临沂手造” 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2-09-21 

“我们临沂是柳编之乡,柳编产业集中在临沭、莒南、郯城、河东4个县区,从事柳编产业的企业500余家,电商2000余家,其中临沭柳编出口额占临沂柳编出口的70%,占山东柳编出口的40%,占全国柳编出口的26%……”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临沂展馆,讲解员纪洲丽在向巡馆的省市领导介绍着临沂市柳编等手造的发展。

柳编、手绣、煎饼花、绣花宫灯……展会现场,临沂馆内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沂蒙手造产品以及展演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9月15日—19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在济南举行,临沂市以“让手造扮靓生活”为主题,以“山东手造·产自临沂”为重点展出100个优选精品,草柳编、手绣、传统桑皮纸、拓画等二十多家手造精品现场制作与网红直播相融合,全面展现临沂市扎实推进文化“两创”和文旅融合发展中取得的最新成就。临沂馆凭借沂蒙特色手造精品、国潮文创新品和喜迎二十大红色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前来观展的市民走进展区感受沂蒙文化,了解临沂丰富多彩的手造资源。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主任郑斌表示,“山东手造·产自临沂”,“让手造扮靓生活”,临沂市乘省委、省政府打造“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之势,在全市掀起“山东手造·产自临沂”工作热潮。过去非遗传承单纯靠政府补贴,现在已经变成自家手艺产业做大做强,走出了一条传统手工艺人带领周边百姓发家致富的好路子。在实现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发扬光大的同时,又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力作用,为文化企业发展搭台筑巢,强化对非遗、文创等产业的扶持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临沂市连续三届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

临沂市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县区立足传统手工艺制造产业基础,充分挖掘优势文化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郯城中国结、临沭柳编、莒南石雕石刻等成为全市文化产业的亮点。郯城县红花镇中国结市场份额占到全国70%;临沭县规划建设柳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出台政策措施扶持柳编行业发展,实现了柳编产品由低端生活器具向高端家居用品转型,扩大了面向欧美市场的出口额;郯城庙山依托“互联网+”打造柳编电商产业园,将柳编产品卖到了世界各地;莒南县紧紧围绕石雕石刻这一传统特色产业,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品涵盖建筑石雕、工艺石雕、玉雕、制砚4大类3000多个品种,年创产值4亿多元,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

自2018年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全市“十强”产业重点培育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获得长足发展。2021年度,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93.33亿,全省第五位,现价增速14.5%,全省第六位,贡献率6.7%,全省第六位;旅游产业增加值283.2亿,全省第五位,现价增速12.74%,全省第八位,贡献率7.16%,全省第六位。目前全市形成了以大型文创企业为龙头、以中小微企业为基础的文化市场主体格局,初步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文化产业结构,2021年全市共有规上文化企业235家,增长18.09%,实现营业收入228.23亿元,增长13.38%。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产业优势日益凸显,文创、影视、出版印刷等产业已具有较大市场规模,并开始形成品牌,以数字文化产业为发力点,不断拓展文化旅游、印刷出版等传统优势产业新产能,运用创意设计等表现手段将文化资源深度融入其他相关产业。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全市文化产业潜能不断释放,文化与旅游、科技、农业、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文化市场体系逐步建立。(来源:临沂日报;记者:张晓)

上一条:全市文旅系统机关公文和政务信息工作培训班成功举办 下一条: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