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正文

临沂日报:临沭文化精准扶贫拔“穷根”

2019-07-24 

近日,临沂市临沭县开展文化精准扶贫的举措成功入选“扶贫扶智扶志”典型精准扶贫案例,成为山东省仅有的2个入选案例之一。这是临沭县全力推进精准脱贫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临沭县从夯实脱贫攻坚的思想认识入手,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实施文化精准扶贫,帮贫困户拔“穷根”,推进贫困对象物质脱贫、精神富足、长效脱贫。截至2018年底,该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重点贫困村全部摘帽,打造出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脱贫攻坚“临沭模式”。

文化惠民先扶志 激发脱贫热情

扶贫先扶志。临沭县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着力在激发动力、提升活力、增强创新力上下足“绣花”功夫。健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根据不同季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打造了“激情四季·唱响临沭”群众文化品牌,使文化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全面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志向和愿望,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为增强宣传效果,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法规、政策等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戏曲、小品等,用文艺演出的形式进行宣传,确保把党和国家脱贫攻坚的政策和举措传播到每一个人心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等传统节日,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其中,潜移默化地在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的功能,不定期组织各类活动,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硬件支撑。充分发掘传统文化道德价值,通过道德讲堂、中华优秀文化大讲堂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表彰善行义举,弘扬家风家训,让传统美德深植于民心。近年来,全县共举行“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1352场,其他各类演出、讲座讲堂等数千场次。有文化滋养志气,全县上下全力脱贫攻坚的精气神不断高涨。

技术培训再扶智 筑牢脱贫基础

济困先树人,人才是扶贫的基础。临沭县充分利用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夜校等基层文化阵地,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开展精准培训,使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确保脱贫不返贫。开展传统手工艺培训。立足实际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培训班。连续三年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举办柳编、绒绣等技术培训班,每期培训人次都在100名以上,有效提升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该县宗荣技能培训学校专门聘请了养殖和种植老师、刺绣工艺美术大师等,免费传授各方面技能,并重点针对残疾人举办了4期绒绣技能培训班,培训残疾人191人,为社会弱势群体脱贫奠定了基础。开展网络创业培训。青云镇电商孵化中心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平台“电商创客”功能,为电商发展培训相关急需人才,重点针对店铺注册、经营管理等开展培训,提高农村电商户的平台注册、大数据收集运用等技能。现已举办26期电子商务培训班,培训学员7000人次。目前,临沭县已建成6个淘宝村、1个电商镇,淘宝村个数占全市的一半以上,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

文化产业助增收 拔掉贫困“穷根”

临沭县着眼于解决群众反映的“脱贫无门路、致富无项目”问题,挖掘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培植和壮大临沭柳编、莫氏绒绣、东盘石雕等产业化发展,同时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助力贫困户增收。

县里专门出台了支持传统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柳编企业组建柳编联合体,充分利用集体闲置土地、房屋等创办扶贫车间(柳编加工点),目前全县杞柳种植面积10万亩,柳编企业128家,柳编从业人员10万人,柳编成为众多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推行莫氏绒绣公司+协会+贫困户的生产模式,已有近万名农村妇女和贫困户掌握了莫氏绒绣技艺,实现了增收致富。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壮大新型文化业态。大力推进“互联网+传统工艺”,围绕工业品和电商服务下乡,着力构建覆盖县镇村三级的电商服务体系,推动柳编等特色农产品上行,实现电子商务与脱贫攻坚共同发展。县里拿出30万元奖补资金,开设电商扶贫绿色通道,为贫困户从事电商提供技术、资金支持。目前已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处,镇级服务站2处,村级服务点100余个,带动500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上一条:中国旅游新闻网:文旅融合·惠享生活 临沂启动第三届文化惠民消费季 下一条:中国旅游新闻网:龙园景区策划夏季活动带火夜游经济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