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重点工作攻坚年”“重大项目突破年”双年行动,全面推进“横向打擂台、纵向抓攻坚”工作任务,系统总结今年以来全市文化旅游工作经验和典型做法,全面展示文旅人新形象新风貌新作风,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助力全市文化旅游业全面恢复和繁荣发展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市文化和旅游局拟联合临报融媒开展“担当作为看文旅”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第一篇。
每天傍晚时分,夜幕降临,忙碌、劳累了一天的城乡居民或驾车、或骑行、或徒步,从四面八方涌入代村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少时数千人、多时超万人,“沂蒙老街、印象代村”这两处美食小区里本土传统小吃、江南名吃、西北风味,塞外烧烤、特色冷饮、中外美食、鲁菜,川菜、湘菜、粤菜…品类和口味应有尽有。

兰陵县压油沟旅游区致力做好“山、水、林、田、路、居”六篇文章,坚持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留住原有的村落格局,留住特有的乡土味、人情味、民俗味,游客纷至沓来,夜间经济也红红火火。

在沂南县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新建的建筑利用大量的乡土材料,就地取材,做到生态与美学的融合。保留原有的老房子,在传统乡土特色当中,体现出现代元素,将现代艺术设计充分融入乡土,成为临沂首批网红打卡地。

在沂南县竹泉村,可以欣赏到竹林、泉水、古村落的美景;可以入住星级装修标准的生态民居套房;可以品尝到蒙山全羊、沂蒙光棍鸡等富有特色的地方美食;可以体验滑草、漂流、cs野战采摘等户外项目的乐趣。来到竹泉村融入山水之中,体验真正的回归自然。

在鲁商·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沂蒙山小调活态博物馆、世界第一人行玻璃悬索桥、世界第一人行玻璃悬索桥硬式蹦极之极限荡绳、沂蒙山第一条森林高空玻璃漂流、位于海拔930米的由透明玻璃打造而成的空中观景平台塔山顶等等让游客纷至沓来。

继3月初临沂市率先在山东省内启动了第四届临沂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以来,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持续策划主题活动,推出惠民政策,提振了文旅行业复苏的士气,充分发挥了文化和旅游消费对市场的引领带动作用。
我市不断提升完善“临沂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云平台”,整合链接文化旅游、在线数字产品、跨境电商等特色平台,统一消费券发放、消费监测、消费数据统计分析等大数据管理和使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线上线下消费体验和更加符合预期的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开展“网红直播+助农脱贫+电商服务”惠民消费活动,组织了10场非遗直播带货,短视频点播量68万人次,直播平台与非遗企业签订500万元产品销售协议。兰陵县、河东区、罗庄区等举办第四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向现场观众发放文化和旅游惠民定向消费券。
据了解,临沂市共落实文旅惠民消费季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发放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直补消费者,并进一步扩大消费补贴范围,在文创产品、文艺演出、文化互动体验等20余个补贴领域的基础上,将旅游景区、特色旅游线路、旅游演艺等纳入惠民补贴范围。
另外,近期,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专家对各县区推荐申报的全市首批文旅网红打卡地、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进行了评审,评出沂南竹泉村旅游区、费县鲁商•沂蒙山银座天蒙景区、沂南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等10个临沂市首批文旅网红打卡地,兰陵县“印象代村”、兰陵县压油沟旅游区杏花街、沂南县竹泉村旅游区丽水街、河东区龙园旅游区古城文化街等20个全市首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对旅游市场复苏和夜间旅游经济也起到了有力的带动作用。
着力发展夜间旅游经济
我市出台了若干有实效的政策办法、策划启动了一系列活动,并打造文旅夜间消费聚集区,以发挥文旅惠民的实效,优化提升文旅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推动临沂市经济提质升级、持续繁荣发展。
全市各县区依托重点文化设施、旅游景点,围绕“文、旅、食、购、娱”等方面,与区域商圈发展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夜间文旅消费业态,推出了河东龙园不夜城、沂水彩虹小镇、兰陵沂蒙老街、沂南竹泉村、平邑大殿汪水浥田园综合体、莒南鸡龙河五洲公园等业态多元、吸引力强的夜间旅游优质项目,为市民游客提供了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夜游场所,拉长了旅游服务链条。河东区的龙园首届灯光水幕电影节、2020沂州古城电音啤酒节、鲁商知春湖啤酒音乐烧烤节,兰陵县的压油沟灯光节、“印象代村”,沂水县的沂蒙彩虹小镇等精品夜间旅游产品,成为临沂文旅助力夜间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曹首娟介绍,下一步,临沂市将围绕激发乡村旅游、夜间旅游、康养旅游、自驾游消费潜力,强化宣传推介旅游景区、文旅企业、文化场馆推出的惠民举措及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提振市场信心;进一步扩大惠民消费季补贴范围,丰富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在积极开展乡村景区化建设、创建精品文化旅游小镇和精品旅游特色村的同时,实施乡村旅游促进行动;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进一步加大推动夜间旅游发展的力度;推动旅游民宿健康发展。(融媒记者 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