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正文

中国旅游报:乘风破浪 奋力前行 2020临沂文旅交上合格答卷

2021-02-07 

刚刚过去的2020年,对文化和旅游行业来说是难忘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文化和旅游行业带来很大影响,但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乘风破浪、迎难而上,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踏石留印,促进行业复苏增效;抓铁有痕,推动产业提质发展,各项工作成绩可圈可点,在2020年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措施有力。按照“六保三促”工作要求,聚焦景区(点)、旅行社、星级酒店、公共文化场馆、群众文化活动等关键领域、环节,果断采取防控政策和应对措施。对全市130家重点文化和旅游企业开展特派员定向联系服务工作,编印下发稳企援企政策工具包,制定文化和旅游企业疫情防控和开业指南,在全省率先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旅游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全行业稳步复工。帮助企业落实政策,发放补贴134.82万元,率先完成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1460万元。联合临沂市农业农村局下发《关于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促进复工复产的通知》,开展“旅行社+农产品”“设施农业+旅游”“自驾游+后备厢”“美丽乡村+景区”系列专项活动。指导沂水县、费县联系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助旅贷”金融产品,其中沂水“助旅贷”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学习。

文旅融合发展效应持续深化。将文化内涵融入旅游发展,打造独具临沂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现有A级旅游景区170家,数量居全省首位,星级饭店29家,旅行社103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沂蒙精神纪念地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通过省级专家初审。大力发展山水生态旅游,有序推进蒙山八大园区线路产品打造,汤泉温泉积极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20年,全市5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0个村获评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精品旅游特色村),创建数量全省第一。培育了沂南朱家林、沂水尹家峪、平邑大殿汪、蒙阴樱之崮、兰陵压油沟等一批田园休闲型乡村旅游产品;出台《关于促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展精品民宿80余家,形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沂蒙样板”。

文旅产业发展进程加快。组织65家重点特色文旅企业和沂南县参加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临沂华侨城大型文旅综合开发项目签约,兰陵王城项目进行路演推介,博览会交易额达267万元。开展第五届中国(临沂)文化用品博览会,全国各地500余家文化产业参展商、3万多人次采购商和150多家临沂本地文化用品生产企业参会。组织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签约仪式,15个涉及旅游开发、田园综合体、文创小镇、生态民俗、研学实践、温泉康养、体育旅游等方面的精品文旅项目现场签约。积极孵化培育文化创意、精品旅游产业“雁阵形”集群和集群领军企业,沂水县地质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进一步加大推动夜间旅游发展力度,制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夜间旅游经济发展的通知》,开展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创建工作。组织“全民阅读、书香临沂”“夏季书市”“票友大舞台”、博物馆之夜、美术馆之夜系列活动,丰富夜间文旅消费内容。评选出沂南竹泉村旅游区等10家临沂市首批文旅网红打卡地,沂水县彩虹文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民俗商街等20家全市首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有力促进了文旅产业发展。

多项旅游创建顺利通过。坚持以“实施旅游标准化,发展优质旅游”为导向,大力培育旅游品牌,走出了一条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温泉旅游等多业态、标准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临沂市创建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沂南县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沂水县、河东区创建成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沂水萤火虫水洞·地下大峡谷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文旅消费带动经济大幅增长。组织开展6个“一十百”文旅嘉年华系列活动,全面复苏文旅消费市场。在全省率先线上启动第四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精心策划推出优质线上文旅活动和产品,申请文旅惠民专项资金1275万元,举办各类公益文化和旅游活动共37313场次,参与群众达1298万人次,直接带动消费近4000万元。创新开展“网红直播+助农脱贫+电商服务”惠民消费活动,组织非遗产品网络直播推介,助力非遗企业打开销路。启动“相约春天,最美沂蒙”临沂人游临沂系列活动,举办“谁不说俺家乡好”“清凉初夏,遇见最美临沂”等网络推介会,承办了第四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缤纷暑期消费月启动仪式。山东首档大型电视理论栏目《理响中国》对临沂创新带动文旅消费升级举措进行专题宣传。

跨区域合作交流迈出新步伐。2020年7月,鲁南经济圈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临沂举办,签订了《鲁南经济圈红色文化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文化旅游联盟,发布了鲁南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出了“红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鲁南经济圈首批景区(点)同城化政策,发行淮海惠民旅游卡,并组织四市重点旅行社、媒体进行踏线采风。大会期间,还举办了鲁南经济圈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鲁南经济圈四市书法作品联展,组织开展“红色经典·鲁南乡韵”红色戏曲进景区展演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2020年11月,“淮河情·中国梦”——第二届淮河生态经济带文化旅游嘉年华民歌会演在临沂举办。沿淮流域15支民歌队伍奉献了《沂蒙山小调》《运河四季风》《永远美丽的城》《西部情歌》等优秀民歌曲目,并分赴兰山区、费县和莒南县进行了演出。2020年12月28日,临沂市作为特邀单位参加了2020年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联盟协同推介会暨第三届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论坛,以对话嘉宾身份向会员单位推介了沂蒙精神和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

对接长三角市场成效初显。围绕临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当好长三角中心城市休闲旅游后花园”战略部署,重点对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苏州、宁波、杭州、无锡、南京开展了“亲情沂蒙·红色临沂”文旅推介会,与浙江省旅游集团、上海春秋旅行社、康辉旅行社、苏州同程旅游集团等大型旅游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在项目招引、游客互换、同城待遇、互惠合作等方面与长三角客源城市开展了一系列合作,扩大了“亲情沂蒙、多彩临沂”文化旅游品牌在长三角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20年11月28日,迎来了长三角中心城市(南京)300人旅游大团队;同年12月9日,来自上海旅行社协会虹口区分会20家精英旅行社的负责人来临沂踩线,长三角地区团队游客明显增长。

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再谱新篇。《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成为国内首部以红色精神资源保护与传承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力求用法规制度的形式推动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实现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为加强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临沂市委宣传部等16部门出台了《临沂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排查,摸清了全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馆藏革命文物基本信息,共公布了201处市级重点抗战遗址,85处红色堡垒镇村。实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天网工程”,将市级以上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纳入“雪亮工程”综合监管平台进行管理,实现联合保护。

文博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为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临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临沂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细则》。以破解制约建设项目落地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目标,印发了《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涉及文物保护单位和2万平方米以上的国有建设用地在土地出让前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确保“拿地即开工”,形成了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双赢的发展格局。开发文物保护智慧云系统,基于互联网数字地图技术,直观显示文物名称、级别、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等信息。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提升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各项工作压茬推进。深入开展文物安全专项行动,完成全市296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巡查任务。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组织参加2020年基层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培训班及加强基层非遗保护队伍建设,提升传承人群文化素养。评选公布了27个“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村居,评选十佳非遗手工艺传承实训基地。加快博物馆与旅游融合发展,举办临沂市第二届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推进“博物馆+景区”建设,组织全市博物馆开展直播讲解、“云”游博物馆等活动。组织举办“跟着共产党走——临沂革命文物展”“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专题展”等专题特色展览,讲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沂蒙红色基因传承“1+1+N”项目创新实践荣获第四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公共服务、文艺创作双管齐下保民生。2020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临沂启动。全市各县区共开展“戏曲进乡村”暨“一村一年一场戏”演出活动8066场,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市直院团开展送戏下乡演出200余场。多个县区在完成演出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向自然村延伸,其中,沂水县完成演出2087场,实现381个社区1040个村均演出2场。以兰陵县深入实施“四雁工程”、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为素材,创作推出现代柳琴戏《雁舞兰陵》。创作编排了全国首部反映殡葬改革的方言话剧《樱桃崮下》。民族歌剧《沂蒙山》临沂版成功落地,在临沂大剧院实现驻场演出。争取中央芭蕾舞团支持,在经典剧目《沂蒙颂》的基础上,创排芭蕾舞剧《沂蒙》,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连续两届举办2020“书圣故里·中国临沂”中国书法临书大会和“同源——中国画作品展”等两项国家级展览,持续扩大“书圣”故里文化品牌影响力。

文旅扶贫助力乡村振兴。从政策措施、资金投入、项目发展、人才培养、活动开展等多方面精准发力,文旅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前列,山东文旅扶贫带货大汇在临沂启动。全市992个省定贫困村、268个重点贫困村实现了综合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化小广场和广播电视信号“户户通”、应急广播大喇叭“村村响”工程全覆盖。93个旅游扶贫村完成旅游扶贫项目122个,直接带动24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796人实现脱贫。沂南全域旅游助力扶贫、兰陵县压油沟村“企业+政府+合作社+农户”的组合模式两个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总结推广了全市30个文旅扶贫典型案例;沂南、兰陵、临沭等5个文旅扶贫案例入选山东省文化旅游扶贫典型案例。

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目前,临沂市红色景区达到26家,其中红色经典景区5家。广泛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组织评选了临沂市十佳红色研学基地,举办了全市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全市红色讲解员培训班。策划推出青少年研学游、重走沂蒙山红色游、沂蒙红色经典游、军事游等特色研学精品线路。连续举办八届“带着家乡的历史上大学”暑期实践活动和两季“不忘跟党初心、牢记青春使命——百所高校大学生走进沂蒙山”系列活动。《红色沂蒙 薪火相传——沂蒙精神红色研学之旅》《亲情沂蒙临沂红色研学旅行》分别获得2020年山东省首届研学线路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沂南县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名单。

柳琴戏经典剧目继续发扬传承。今年以来,先后恢复了《三击掌》《闹书房》《打干棒》《拾棉花》等优秀传统柳琴戏剧目。同时,推荐申报的演员刘莉莉入选了2020年度“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项目。2020年10月18日至11月2日,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完成了传统柳琴戏《灵堂花烛》《梁祝》赴江苏、安徽、河南、山东4省5市的10场巡演任务。同年12月,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演员刘莉莉携《樊梨花》选段登上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1年新年戏曲晚会,作为16个入选的中国优秀传统剧种之一,柳琴戏首次登上了全国戏曲晚会的舞台。(记者:高雯雯)

上一条:文旅中国:山东临沂乡村游“春节档”业态丰富、聚焦体验 下一条:中国旅游新闻网:临沂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后花园,带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