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中午,蒙阴县桃墟镇百泉峪社区党支部书记方国明忙得坐不下。在自家经营的民宿里接待完游客,就匆忙到村子里的各处农家乐和民宿查看了一圈。每到一处,他都要叮嘱经营店面的村民:“一定要把统一管理办法和明码标价的牌子摆在显眼的位置,让游客们看了能放心。”
这几年,靠着整村规划和精细管理,沂蒙山区腹地的百泉峪村把生态旅游业的好口碑做起来了。绿水青山在这里变成了村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生态旅游可不只是吃个饭住个宿,作为附近的旅游业领头羊,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摸索着把绿水青山‘装’进画里了。”方国明颇为得意地讲起了今年春节期间发生的一件事:一位外地来的画家在村里画了一幅风景画,随后被一位游客以30万元的高价买走了。
“还是老武有本事,能把一幅好山水卖出三十万元的高价,这就是咱百泉峪绿水青山的价格。”方国明介绍,他口中的老武名叫武江,也是百泉峪村的村民,在村里经营着一间农家乐和一家画室。
谈起卖画的事,武江自觉并不稀奇:“村里现在有两家画室,接待全国各地的画家前来写生,有些画家会把画完的画放在画室里托我销售,价格从几百几千到几万元不等,售价的百分之十会作为提成留给村集体。”
武江的画室就在百泉峪村主干道旁,是一座狭长的钢结构玻璃大棚,中间的长桌上铺着毛毡和宣纸,两旁的玻璃幕墙上挂满了国画与油画。
“之所以能接待这么多画家,也是靠着村里的生态旅游产业基础好。”方国明说,画家们选择来此的几个理由是:百泉峪村地处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云蒙景区北麓,景色秀丽,山水奇崛;村里的餐饮、住宿、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比较完善;村民性情淳朴,易于相处。
离开武江的画室,沿着柏油路向百泉峪村深处边走边看,方国明的话得到了印证。这个仅有三百多人的小山村,有些过分繁华。在村里的小湖边,一座五六层楼高的酒店依山势而建,房间内床铺洁白,装饰布置与城市里的标准化酒店并无二样。据方国明介绍,这是前几年外地的一家公司与村里合作建设的,村里出土地,这家公司出了千余万元建设费用。这样规模的酒店,在百泉峪村一共有五家。除此之外,村民还通过翻新自家宅院,建起了38户农家乐和民宿,一户村民的年收入能达到二三十万元。
百泉峪村能吃上生态旅游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方国明刚开始提出做农家乐时,全村没有一个村民支持。有些多年种桃树的村民对着方国明直摆手:“在这大山里开饭店开酒店,谁能来?”
“我当时觉得,我们村山脚下就是一条公路,交通方便,往山上走就是蒙山景区,景色没得说,有这样的好位置,如果再能打出热情好客的好口碑,肯定能成。”方国明说,当时他先出了一笔钱,让大女儿试着开了一家农家乐,他又改建自家的院子,做起了民宿生意,初步解决了游客的食宿问题。第二年父女二人一算账,挣了好几万块钱。
见方国明父女挣到了钱,开始有村民心动了。方国明担心,村民纷纷试水生态旅游,如果服务水平不过关,会影响全村的口碑。于是,方国明便将自家的菜单分享出去。同时,由百泉峪社区党支部领办了合作社,对村里的民宿实行“六统一”管理。全村共用一张菜单,让百泉峪村生态旅游的口碑不断打响,回头客越来越多了。靠着生态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2020年百泉峪村人均收入达到了3.6万元。
“最让人高兴的是,像百泉峪这样的村在桃墟镇并不罕见。”桃墟镇党委宣传委员王春梅介绍,百泉峪模式正在当地快速复制。去年,附近的花果庄村就学着百泉峪村的发展经验,由党支部牵头成立专业化合作社,带动村民提升村居环境,开办农家乐和民宿,做起生态旅游的生意。目前,在百泉峪周边,整村发展生态旅游的村有七八个,150多户村民开起了民宿和农家乐。
“以前只是靠着好山好水赚点饭钱、住宿钱,现在我们明白,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才能有更高的附加值。”武江说,同样是几万块钱,现在卖出一幅好作品就能挣到,要放在以前,需要卖出几百只炒鸡才能挣到。
好山好水值多少钱,至少武江在卖出那幅价值三十万元的山水画后,拿到一笔三万元的提成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记者:纪伟;通讯员:张圣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