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正文

中国文化报: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推介

2021-06-26 

“艰苦奋斗路·绿色塞罕坝”精品线路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金山岭长城—隆化县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围场县塞罕坝机械林场—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丰宁县京北第一草原—千松坝国家森林公园—张家口市沽源县五花草甸—张北县德胜村。

推介人:承德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副局长 祝好勇

金山岭(图片由承德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提供)

承德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改革开放历史阶段,这里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凝聚了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刀进行曲》奏响喜峰口长城抗战的号角;“抗日救国军”军长孙永勤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董存瑞烈士“为了新中国前进”的呐喊声响彻大江南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创造“荒漠变林海”的绿色奇迹。革命先辈们的血汗洒在承德广袤大地上,将红色基因根植在城市的血脉中,传承红色文化,感悟红色力量,发展红色旅游,壮大红色旅游产业,承德文化旅游系统一直在行动。

该线路覆盖承德市滦平县、隆化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御道口牧场管理区4县1区及张家口两地。这些地区夏天气候凉爽,风景宜人,广袤无垠的草原,灿烂如潮的花海,蓝宝石一样的天然湖泊让人心驰神往。游客欣赏美景,享受快意人生的同时,可以深刻感悟脱贫攻坚的成果,见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

金山岭长城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被《孤独星球》评为最佳长城徒步线路,是国歌创作灵感的起源地。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是承德市母亲河—武烈河的源头,京津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高达87%,被誉为“华北绿肺,天然氧吧”。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获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御道口草原曾是清代“木兰秋狝”之地,素有“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的美誉。京北第一草原是距北京最近的天然草原,水草丰茂、富饶美丽、凉爽宜人,千松坝国家森林公园作为京北第一草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距离北京最近、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华北地区保存面积最大的原始云杉林。

(本报驻河北记者 李秋云 通讯员 范海刚 整理)

“弘扬沂蒙精神”精品线路

山东临沂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蒙阴县、沂南县沂蒙山孟良崮战役遗址—费县沂蒙山小调活态博物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莒南县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沂蒙革命纪念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临沂市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推介人:山东省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红色文旅发展科负责人 葛春波

沂蒙革命纪念馆(临沂市兰山区文旅局供图)

“弘扬沂蒙精神”精品线路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脉络,串联沂蒙革命老区的红色文旅资源,生动再现了沂蒙精神的生成历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历久弥坚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信念。

沂蒙红嫂纪念馆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分红嫂主体展馆展区、情景再现展区、红色遗迹展区3个功能区,通过2000多幅图片、500多件实物、100多件实景雕塑生动展示了沂蒙人民拥军支前的感人事迹和以“最后一口饭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为核心内容的“红嫂精神”。

同样位于常山庄村的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涵盖常山庄古村落、沂州古县城、山梦乡影视服务中心、写生基地酒店等,是一处集党性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红色研学等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自2008年至今,先后拍摄《沂蒙》《斗牛》《红高粱》等450多部影视作品。与此同时,基地依托常山庄古山村风貌、沂蒙红嫂纪念馆等,广泛开展红色旅游、团队研学游活动,打造《红嫂救伤员》情景剧,开设摊煎饼、送军粮等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游览中增加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近年来,基地已与多所大中小学校联动开展党团队活动,接待上百支学生团队到红嫂家乡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山小调活态博物馆坐落于“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费县白石屋村,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袁成隆组织团员李林、阮若珊在此创作了享誉国内外的《沂蒙山小调》。为更好地弘扬、保护这一文化资源,近年来,当地以恢复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在此生活时期的村落场景为核心,打造沂蒙山小调活态博物馆,形成以“沂蒙人家”“沂蒙历史”“沂蒙声音”“沂蒙物产”“沂蒙山小调纪念馆”等为主题的多个院落,至今已吸引近百万次观众来此参观、学习、接受教育。

近年来,该市形成了以绿色沂蒙、红色风情、文韬武略、地质奇观等为代表的八大精品文旅产品板块,“弘扬沂蒙精神”精品线路的推出,扩大了临沂文旅品牌的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让沂蒙精神代代传承。

(本报驻山东记者 孙丛丛 整理)

“山西好风光·乡村奔小康”精品线路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村—太原市娄烦县河北村—汾阳市贾家庄镇贾家庄村—孝义市新义街道贾家庄村—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归化村—吕梁市柳林县三交镇三交村—吕梁市柳林县薛村镇军渡村—吕梁市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吕梁市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吕梁市交城县庞泉沟镇苏家湾村。

推介人: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工作人员 史帅

岢岚县宋家沟村客栈错落、店铺比肩(图片由岢岚县新闻中心提供)

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山西,拥有太行和吕梁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区,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山西好风光·乡村奔小康”精品线路中的10个村落都曾是人们眼中的“穷山沟”:有曾被戏称为“可怜县”的岢岚县宋家沟村,有曾经遍布盐碱地的汾阳市贾家庄村,有曾经“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的离石区归化村,也有曾封闭在大山深处的临县李家山村等。如今,山乡巨变、山河锦绣。沿着线路中的村落一路走,一路看,游客可以看到这些有名的穷村大变了样,可以说是村村有名头,个个有特色。

汾阳市贾家庄村是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村落原型,一代代村民接力,将一片白茫茫的盐碱地改造成适宜机械化耕作的沃土良田,将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厂房改造成茶馆、餐厅、艺术中心、种子影院、作家村。在村里,每个游客都会被随处可见的贾家庄村奋斗印记所震撼。

岢岚县宋家沟村是该县一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走进村里,青砖灰瓦、木屋黄墙、客栈错落、店铺比肩,可以体验淳朴悠闲的晋北乡村生活。

临县李家山村隐于大山深处,是中国文化历史名村,也是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村内建筑布局奇特,窑洞与山体完美结合,层层叠置错落,被艺术、文学、电影等多领域大师所推崇,有“黄土高原上的布达拉宫”之称。听山歌、骑毛驴、住窑洞,游客可以在此体验黄土高原的“土味”浪漫。

线路中,离石区归化村让游客享田园、品农家乐、看实景剧,体验乡村生活乐趣;孝义市贾家庄村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孝义贾家庄婚俗、孝义皮影发展商贸、观光、旅游民俗一条街;方山县来堡村打造了集廉吏故里、廉政文化、廉政教育于一体的廉政文化主题园区;交城县苏家湾村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生态休闲度假游获得游客青睐……每个村落展现给游客的动人画卷中,都凝聚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智慧、心血以及汗水。

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山西好风光·乡村奔小康”精品线路给游客提供了一个认识农村、体验农家生活、追寻古朴民风民俗的机会。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村容村貌、村民生活状态的对比,游客可以更深切地了解我国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和乡村振兴战略,从而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汲取前行力量,奋力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本报驻山西记者 郭志清 整理)

“百色起义·红色广西”精品红色线路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红军亭—百色市田东县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百色市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市红七军军部旧址(百色市右江区粤东会馆)—百色市右江百色起义纪念碑园—百色市乐业县红七军和红八军会师地旧址。

推介人:百色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 刘序畅

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图片由百色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

“百色起义·红色广西”精品红色线路涵盖了国家5A级景区百色起义纪念园和多个4A级、3A景区。其中,包括粤东会馆、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等多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9年,邓小平、张云逸、陈豪人、李明瑞、韦拔群、雷经天等,领导了百色武装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桂系军阀的嚣张气焰,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百色起义纪念馆的前身是右江革命文物馆,始建于1961年。1999年迁现址重建,2008年扩建为百色起义纪念园。2020年,百色起义纪念园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包括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脱贫攻坚展示馆、廉政教育馆、黄文秀先进事迹展厅,以及迎龙山公园、中轴线景观区、邓小平手迹碑林、百色起义英雄雕塑园、红军桥和南阁亭等多个部分,形成了内涵丰富、层次分明的景观格局,集革命传统教育与观光旅游为一体,是人们进行休闲娱乐和接受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红军亭在右江平马二牙码头,是记录邓小平战斗足迹的重要景点。1929年10月17日,邓小平和张云逸等同志率领武装部队,分水、陆两路从南宁溯流而上右江,准备武装起义。10月20日,军械船队抵达平马二牙码头,邓小平踏上田东这片热土,与张云逸率领的陆路部队会合,之后领导“恩隆暴动”,在二牙码头附近歼敌一个营,打响百色起义第一枪。

粤东会馆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具有南方古建筑的艺术传统和风格。建于清乾隆初年,由广东旅邕商帮集资兴建。原馆分前、中、后三进,周边配有厢房20多间,占地8000多平方米,现仅存前进头门。粤东会馆是百色起义指挥部、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

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原为经正书院,始建于清代。百色起义前夕, 邓小平、张云逸、雷经天等曾在这里工作、生活。

红七军和红八军会师地旧址是一座建于清代的私家宅院。1930年10月26日,红七军和红八军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在乐业县城胜利会师,会师6天后挥师北上,奔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百色起义纪念碑园坐落市郊后龙山上,雄伟的百色起义纪念碑高23.9米,碑体的造型是直刺苍穹的红缨大刀,高高地耸立在纪念碑园的中央,昭示着革命者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力量。(宾阳 整理)

上一条:中国旅游报: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发扬光大沂蒙精神 下一条:临沂日报:平邑文艺+实践为党史学习教育添“活力”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