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正文

琅琊新闻网:赓续红色血脉 推进文旅融合 ——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管理服务中心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

2021-08-31 

2020年4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游客服务中心作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省级)。试点工作批复后,莒南县文旅局和旧址管理服务中心高度重视,成立工作推进专班,通过制定工作方案、调查研究论证、规划设计建设,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全力推动试点工作进行,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基地已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党员教育基地、山东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区等,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和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已有260多家企事业单位、部队、院校等将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史研究基地。

一、把握精准定位,科学制定方案,健全试点推进机制

一是制定实施方案。准确分析把握历史名镇、红色旧址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以红色文化血脉为灵魂和内涵,以旅游为载体和依托,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机构与旅游服务深度合作的路径和方法,研究制定了符合莒南实际的实施方案。方案涵盖了文旅融合服务项目提升、文旅资源整合、历史文化传承、文旅消费营销提升等4个大项22个小项。通过试点,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旅生产要素高效聚集,凸现大店古镇城邑、红色府邸的特点,联袂构建具有文化之魂、人文之韵的历史画卷,为“齐鲁红都、古镇庄园、卧佛奇观、圣水仙山” 品牌增加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体验感。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政策扶持、公共服务、规范管理的作用。成立了文旅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文旅融合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导协调工作,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上下衔接、统筹协调,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将文旅融合试点工作纳入全县文化和旅游重点工作,与沂蒙精神纪念地创建5A工作、全域旅游建设、文化惠民工程等有机结合,统筹推进。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了组织、宣传、财政、规划、住建、国土、农业、交通、市场监管、党史研究中心、文化馆、图书馆等部门积极参与配合文旅融合试点工作的协调机制。争取资金支持,多方合理整合文化和旅游惠民资金,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参与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尊重和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切实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

二、做好建设保护,多方整合提升,凸显文旅资源集聚效应

以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为中心,结合大店历史文化名镇的特点,将文旅资源整合打包,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形成了红色文化、庄园文化、山水文化、非遗文化等融合一体的格局。

一是加强国保单位保护,让文旅资源“存下来”。争取国保单位维护资金,招标国内文物修复甲级资质公司对山东省政府旧址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不可移动文物建筑进行了全面修缮保护。申请消防提升改造工程专项资金230万元,建设消防泵房、烟感系统、喷淋设施等,古建筑文物保护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实施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免费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开通游客预约系统、疫情防控系统、闸机系统以及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了数字景区,让红色文化数字化,让沂蒙精神纪念地红色文物历代留存。

二是推进整合提升,让文旅资源“串起来”。在大店镇域内,建设红色文化记忆广场,打造地标性文化广场,进一步发扬和传承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建设大店街历史文化展馆,将其作为旧址展馆群的延伸和补充,系统展现大店人民和庄氏家族治家治业治学历史文化。建设提升大店黑陶文化非遗传承基地,打造集生产、展览、传承、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在县域内,做好“文化旅游+”大文章。以红色旅游为主线,推动“+乡村振兴游”“+风景名胜游”“+现代工业游”等。将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毛泽东批示三个展馆、渊子崖保卫战、马棚官庄抗日堡垒村等红色景区串成线,做强“红色景点游”。整合乡村度假、农家乐、田园采摘、传统村落、非遗基地等旅游资源,做大“乡村振兴游”。开发打造天马岛、天然卧佛、鸡龙河、茶溪川等风景名胜,做好“风景名胜游”。培育发展金胜花生、阜丰发酵等现代企业旅游设施和场馆,做活“现代工业游”。

三、挖掘历史文化,探索培训模式,推进红色教育与时俱进

一是考证文物历史,让文物“活起来”。革命旧址见证历史的沧桑巨变,红色文物述说着党的初心。组织专业人员分赴全国各地,走访了大批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收集到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的文物、史料及各类展品2000余件,对馆藏文物建立了详细的档案,做到专人管理、专人负责。用文物讲述故事,用故事还原历史,让每件文物都成为一段历史的见证,折射出历史的光辉,给每一位参观者以强烈的思想冲击,激荡起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党的伟大,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

二是挖掘历史文化,让红色基因“传下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与临沂市党史研究院、莒南县委党校、党史办联合编纂115师转战沂蒙系列丛书,系列丛书共6卷,150万字左右。启动《山东文协在沂蒙》的编纂工作,全面整理编纂山东文协在沂蒙革命根据地成立、发展、壮大的史料,系统展现山东文协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化统战作用。与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联合编纂《山东抗日根据地历史图片集》,系以150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展示山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艰苦卓绝灿烂辉煌斗争历程的一部史书。推进教学培训课程开发与优化,在完善《党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工作》《一级战斗英雄曹玉海》等培训课程和《初心》《一心为人民》等影像教学专题片的基础上,针对党史学习教育、廉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提升教育等不同主题,开发不同的教学课程,进一步丰富莒南县“齐鲁红都、滨海绿城”的红色文化底蕴。

三是讲好红色故事,让课堂“动起来”。以弘扬沂蒙精神为主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对刘永良、梁怀玉、尹德美、王东年、罗生特等模范人物的故事进行进一步挖掘整理,先后编排了大型情景剧《红土地》、《山高水长》等,生动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了军民鱼水深情。建设沂蒙红色影院,循环播放《沂蒙六姐妹》《红土地》《山高水长》等红色经典,让游客在游览休息的时候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进一步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通过实施馆校共建,与驻地学校联合开展了小小红色讲解员“进基地、育红心”活动,培养了一支小学生讲解员队伍。大力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心灵深处植入对党、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用实际行动践行红色文化传统。组织开展“四进活动”,抽调优秀讲解员,成立宣讲团,主动和有关单位对接,实现宣讲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将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社会各个层面,不断深化人们对莒南红色历史的认知。建设抗战支前文化体验区,开展体验式教学,组织学员开展磨军粮、送军粮、抬担架、唱红歌等活动,让学员感受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倾其所有支援革命的伟大壮举和无私奉献,深刻体会革命胜利果实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和行动自觉。

四、加强文旅宣传,推进文旅消费,实现文化传承最大化

一是在推进文旅消费中传播红色文化。建设非遗文化长廊,将莒南的非遗产品,如黑陶、柳编、木梳、剪纸、石雕石刻、折纸翻花、布老虎、烧烫伤膏、骨伤膏、荷包刺绣等特色产品进行整合展示。同时,建设非遗特产和文创产品展销区,将莒南非遗产品和花生、板栗、茶叶等非遗特产等一并平价展销,满足游客购物体验和需求。通过文化长廊展示,现场制作、销售或者通过各非遗传承人的二维码网络购买等,搭建起了非遗文化线上线下一体的展示和销售平台。与莒南图书馆联合设置“书香驿站旧址分站”,精选历史文献类图书3000余册,供游客资料查询、借阅,图书管理系统与莒南县图书馆联网运行,可实现在线查询图书目录。在展销区设置历史文化图书专柜,销售历史文化和旅游图书,传播红色历史文化。

二是在强化文旅宣传中传播红色文化。以开展文旅融合试点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中央广播电视台、山东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合作,积极与中央、省、市各级各类媒体建立密切联系,到景区报道、拍摄,先后完成了《影像方志》、《为了和平》等多部专题片的拍摄、《山东新闻联播》等新闻栏目采访和20多家媒体单位快闪宣传片的录制等。承办了“‘红动齐鲁·我心向党’山东省第三届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启动仪式”、山东广播电视台“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宣传报道等大型活动。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组织本土庄户剧团和非遗传承人赴景区演出、现场创作。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山东抗日根据地历史图片展”,展出珍贵历史图片600多幅,参展期间,接待参观者2万余人,先后有迟浩田、罗东进等30位部队首长和在京的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及革命后代参观了展览,对山东革命历史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积极参加各级宣传、文旅等部门组织的宣传推介活动,以鲜明的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了景区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了红色教育基地的影响力。

近年来,山东省政府旧址管理服务中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内涵,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较好的发挥了教育基地和文化传播的作用。2020年以来,在新冠疫情影响文旅市场、景区闭馆近5个月的情况下,旧址景区仍实现了接待参观者达90多万人次,其中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主题培训班次2300余个,培训学员80500余人,接待中小学生研学团队1860余批次,培训学员78360余人。

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带着庆祝建党百年激发出的激情与力量,始终牢记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和使命,在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中继续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工作,努力实现红旅双赢的目标,为齐鲁红都、滨海绿城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琅琊新闻网;临报融媒记者:胡雪莹 ;通讯员:王文洲 )

上一条:临沂日报:临沭县郑山街道 最美的风光在这里 下一条:临沂日报:深学笃行 勠力争先 点燃临沂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