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歌剧节,是我国歌剧艺术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艺术展演活动,定于2021年10月13日至11月初在临沂、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德州等7市举办。其中,10月17日至18日的《五星红旗》、10月30日至31日的《红流澎湃》、11月3日至4日的《周恩来》将在临沂大剧院精彩上演。
国家级艺术盛会在临沂上演,充分说明了临沂文艺市场呈现大繁荣大发展的格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着眼于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围绕弘扬沂蒙精神,唱响主旋律。文艺精品立舞台,全民唱响幸福曲。不断打造文艺精品,抓好重点题材文艺创作,发扬光大优秀柳琴戏传统剧目,完成多项重大文艺演出任务,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在全社会营造了文艺创作、演出的浓厚氛围。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了《沂蒙情》《沂蒙组歌》《沂蒙红崖》《赵志全》《巍巍大青山》《崔家沟》《福大妮与山岗子》等一大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先后荣获文华奖、梅花奖、泰山文艺奖等国家和省级大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我市与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出品的民族歌剧《沂蒙山》,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在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等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上,作为开幕式演出唱响了国家大剧院。
民族歌剧《沂蒙山》。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临沂市委等联合出品,山东歌舞剧院创排的民族歌剧《沂蒙山》,历时近两年的创作,于2018年12月首演至今,先后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2018年重点扶持剧目和2019年滚动扶持剧目、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等。该剧以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沂蒙山为创作背景,以大青山突围、渊子崖保卫战为创作素材,讲述了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军民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动人故事,展示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2019年底,为发挥优秀剧目在弘扬沂蒙精神上的巨大推动作用,市文化和旅游局整合全市专业力量,组织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市文化馆、临沂红色沂蒙文化演艺有限公司等单位,协调临沂艺术学校,组成演职团队,成功落地排演了临沂版《沂蒙山》,至今已在我市演出20余场,观众反响强烈。
现代柳琴戏《福大妮和山杠子》。综合我市近年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为主要素材,创作推出了现代柳琴戏《福大妮和山杠子》。该剧作为戏曲进校园等公益演出剧目,赢得观众们一致好评,并成功入选了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剧目评比展演。2021年6月9日、10日《福大妮和山杠子》在济南市山东剧院演出2场,获得观众好评,从全省20余部剧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了山东文化艺术“优秀剧目”奖。同时,该剧还荣获第35届田汉戏剧奖“剧目入围奖”、第十二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戏剧类三等奖、第九届临沂市“沂蒙文艺奖”戏剧类一等奖,入选2020-2021年度山东省优秀文艺作品库。
现代柳琴戏《雁舞兰陵》。2020年,以兰陵县深入实施“四雁工程”、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为素材,组织创作推出了现代柳琴戏《雁舞兰陵》,9月22日在蒙山沂水大剧院举行首演。该剧入选了“百年征程 时代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山东省优秀剧目展演。方言话剧《樱桃崮下》。2020年,为记录农村推动殡葬改革、破旧俗树新风的艰难历程,展现移风易俗工作中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民政局和沂水县委县政府以沂水县实施殡葬改革中发生的真实案例为背景,创作编排了全国首部反映殡葬改革的方言话剧《樱桃崮下》。
儿童剧《沂蒙妈妈》儿童剧《沂蒙妈妈》。2021年,以“沂蒙母亲”王换于开办战时托儿所、抚养革命后代的感人故事为素材,组织创作推出了全国首部沂蒙精神题材儿童剧《沂蒙妈妈》,5月18日举行了汇报演出。京剧《燕翼堂》。2021年,以蒙阴县“燕翼堂”刘晓浦、刘一梦叔侄不恋荣华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捕后英勇赴义以及“燕翼堂”当家人刘合浦为抗日毅然毁家纾难的感人事迹为素材,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山东省京剧院合作创作推出了大型革命现代京剧《燕翼堂》。大型情景组歌《你永远是灯塔》。2021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时空跨度大、容量信息广、演出受欢迎的跨界融合舞台剧《沂蒙组歌》为基础,组织创作推出了大型情景组歌《你永远是灯塔》,6月24日在临沂大剧院举行演出。
(记者:张晓 通讯员:徐凌薇 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