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正文

临沂日报:莒南一把小木梳梳出乡村振兴“大文章”

2022-08-16 

为大力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山东手造工程实施,助力乡村振兴,日前,莒南首届木梳文化节暨“山东手造·产自临沂”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会举行,全国各地40余家木梳企业齐聚莒南,共商发展大计。高榆木梳制作历史悠久,技术独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地重点手造特色产业,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建立了木梳电商园区,创新“非遗+”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双突破”的新路径。成规模的木梳制作厂达30余家,辐射带动周边乡村10多个,年产木梳5000万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木梳第一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木梳的销售渠道逐渐拓宽畅通,由于木梳具有活血通络、健脑护发的功效,1992年后国外对中国木梳 的需求量剧增,出口经营也成为了木梳营销的主要通道。近几年,随着电商销售模式的兴起,建立了木梳电商园区,打破单一依靠传统市场销售的瓶颈,实现了“非遗+电商”“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高榆木梳成为“山东手造·莒南好例”特色品牌的典型代表。

打造“山东手造”是重要的文化工程,也是重要的民心工程。为深入推进“山东手造”工程实施,近年来,莒南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创新打造“山东手造·莒南好例”特色品牌,探索出“山东手造莒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拥有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2项,市级非遗代表性名录15项,县级非遗代表性名录130项,建立手造项目库,有78个项目入库。拥有板泉镇东高榆村、大店镇薛家窑村、坊前镇王家坊前村和洙边镇环河崖村“山东手造·产自临沂”特色村4处,市级非遗工坊5处,培育并认定县级非遗工坊23家,确立打造高榆木梳等8处“山东手造·莒南好例”示范点,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带动,逐步形成木梳、黑陶、石雕石刻、柳编、茶叶五大特色手造产业集群。高榆木梳荣获“山东手造”优选100提名奖,7家企业入选“山东手造·产自临沂”优选100,6名非遗传承人获“山东手造·产自临沂”手造技艺传承人荣誉称号,6家企业入选“山东手造·产自临沂”宣传画册,非遗产品翻花、手绣入选全省文创外宣品,德君泥陶博物馆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名单,“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呈现出生机勃勃的良好局面。

目前,“山东手造·产自临沂”工程已经全面起势。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里,勤劳质朴的莒南县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为打造“山东手造”提供了肥沃的人文土壤和坚实的发展支撑。莒南县充分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建立重点手造项目库,培植一批手造特色品牌,培育重点产业集群,搭建公共展销平台,以更加务实、更加有力、更加富有成效的举措,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奋力开创“山东手造·产自临沂”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临报融媒记者 罗志强 通讯员 刘艳 赵桂星 宋岩)

上一条:临沂日报: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优化营商环境 厚培发展沃土 下一条:沂蒙晚报:光影、露营、美食……临沂夜间旅游升温,激发消费活力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