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平邑县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优势产业来抓,将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全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大力推进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近3年来,全县共接待旅游人数1199.24万,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94亿元。
强化全域党政统筹
平邑县成立由县委书记直接负责、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参与的工作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召开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推进会议,印发《平邑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把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深化旅游领导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全县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齐参与的强大创建合力。
强化全域规划体系
依托《平邑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平邑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蒙山景区提升规划》《北部旅游区核心概念性策划方案》等13个旅游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确保旅游项目落地。
强化全域旅游保障
出台《平邑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补助办法》,每年设立5000万元旅游业发展引导基金、5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将文旅产业纳入全县“3+3+3”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打造。
推进全区域大融合
平邑县整合全域自然人文资源,构建“一核、一廊、两带、五区”全域旅游空间格局,加强旅游供给体系建设。全县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8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沂蒙山旅游区龟蒙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天宇自然博物馆和九间棚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蒙山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1处,省级旅游强乡镇4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山东省景区化村庄11个。
推进全产业大融合
当地推进“旅游+”“+旅游”,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康养、研学、工业、体育等融合,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推进“旅游+文化”,加强文化创造性转化,打造以九间棚沂蒙精神党性教育基地、观音山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曾子山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为代表的一批文化节庆、文化产品、文化演艺、文化街区,不断提升旅游的内涵和品位。推进“旅游+农业”,在农业产业中植入旅游元素,通过乡村观光、林下休闲、园中采摘、田上农耕、农家消费等旅游方式,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旅游+研学”,依托蒙山龟蒙景区和天宇自然博物馆打造地质科普文化教育基地,开展中小学生地质科普研学活动;围绕“九间棚精神”,开发体验类、研学类旅游产品,做大做强党性教育、红色旅游教育。推进“旅游+工业”,依托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归来庄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美化矿山环境、提升资源价值、弘扬矿业文化,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推进全空间大融合
推动区域空间合作,平邑县按照“全方位布点、立体式辐射、不间断宣传”的原则,加强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叫响“沂蒙花海·平邑近人”旅游口号,设立旅游营销专项资金,建立平邑文旅宣传新媒体矩阵,出台《2021年度平邑县二日游旅游奖励办法》等客源市场开发奖励办法。举办金银花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扩大文旅康养产业影响力;赴长三角、省内沿海核心城市推介20余场次,举办“多彩临沂康养平邑”江苏人游平邑暨平邑县金银花康养之旅、“梨花会”、“5·19中国旅游日”(临沂)主题活动、“乐游沂蒙XIN体验·临沂人游临沂”暨“山东手造·产自临沂”技能大赛、“樱桃采摘节”等节会活动。截至目前,文旅相关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累计发布文章5800余篇,粉丝量突破36万人,“平邑文旅”微信公众号多次进入全省文旅政务微信影响力排行榜前20名。
优化旅游交通
平邑县依托高铁、公路交通网络,完善旅游交通体系,打造百公里风景优美的通景公路。依托平邑客运中心建设集咨询、中转、休憩、购物为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完善咨询服务中心和游客服务点网络体系,打造旅游公路驿站3处,设立全域全景图和道路指示牌136块,建立了无障碍全域旅游标识系统。
优化公共服务
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星级厕所26个。完善线上、线下投诉系统,4A级以上景区全部实现网上预约和扫码入园功能,为游客提供特色化、人本化的旅游服务,优化旅游风险管控和安全保障救援体系。
优化旅游服务
打造旅游产业链条,全县建有旅游饭店及连锁酒店10余家,民宿总床位数达1800余个,旅行社和服务网点18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48家,旅游购物商店66个。
优化康养服务
整合健康养生、山地运动、休闲度假、康谷温泉等旅游产品,通过市场协作和空间联动,借助“互联网+康养度假”等智慧模式,打造构建环蒙山生态康养带,优化度假式养生养老旅游服务。
坚持“文明共享”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积极开展评选等活动,成立旅游行业协会和各种专项协会,促进城乡环境卫生改善,提升全县旅游意识和文明素质。成立旅游志愿者服务大队,全县旅游志愿服务队伍达1200余人。
坚持“主客共享”
全面推进四好农村公路、美丽田园、美丽庭院工程,构筑处处有风景、时时见风景的县域大环境,营造主客共享的优美旅游环境。
坚持“财富共享”
成立了旅游行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督查督促各有关镇确保旅游扶贫项目收益分配具体到各村每一个贫困户,先后拨付使用省级扶贫资金830万元;坚持建设与经营并进,培育旅游富民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民宿经济,把新村变景区、民居变景点、果园变公园。全县旅游带动就业7万人,年旅游收入突破43亿元,旅游强乡镇30%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日均工资100元左右。
(来源:中国文化报;记者:孙丛丛;通讯员:孙付亮 刘桂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