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正文

临沂市博物馆:打造青少年研学品牌 展现老区发展新风貌

2023-09-01 

今年暑期,由山东省临沂市博物馆策划推出的“带着家乡的历史上大学”暑期实践活动受到各方关注。活动让即将奔赴全国各地求学的“准大学生”,通过暑期在博物馆的实践与学习,提高对沂蒙精神和家乡历史文化的认识,提升综合素质。多年来,临沂市博物馆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内涵,创新青少年教育模式,研发了一系列融合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的研学课程,并积极推进各方协作,共建良好育人环境,形成了具有临沂文化特色的研学品牌。

盘活资源,打造生动课堂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文博事业的发展,博物馆迎来研学热潮。研学是博物馆发挥教育职能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重要途径。

临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兵学文化资源丰富,同时又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在研学旅行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临沂市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下设北城新区馆区、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和临沂孔庙3个馆区,馆藏文物丰富,配套设施齐全,为研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近年来,临沂市博物馆依托资源优势,分学段设计了“守护文化遗产,赓续千年文脉”等6条研学线路以及“带着家乡的历史上大学”等12个系列研学课程。相关课程设计注重学校课程与博物馆资源的结合,最大程度利用博物馆的实物性、直观性等特点,将知识融入视、听、感交互体验中,打造“沉浸式”“探究式”课堂模式,带领青少年穿越千年时空,领略古人智慧。

其中,“带着家乡的历史上大学”项目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即将奔赴五湖四海的“准大学生”相结合,让学生在博物馆里深入了解家乡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自觉做家乡文化的传承者。针对高中毕业的“准大学生”群体设计的课程,包括临沂历史文化等内容的文博讲堂,书法、篆刻、戏曲等传统文化体验,寻访历史遗迹、参观特色博物馆等文化之旅,志愿讲解、文明礼仪等实践活动,并通过广播、网络、展览等形式扩大受众面,让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之路走得更远。

部门协作,推动模式创新

博物馆研学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机制,也需要各部门、各机构的通力协作。近年来,临沂市博物馆积极探索多方合作、资源共享、齐抓共管、协同并进的研学教育模式,合力提高育人效果。

临沂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临沂市博物馆与当地杏园小学等广泛开展馆校共建,博物馆馆员与学校教师共同研发课程,联合开展师资培养培训,不断打磨提升研学效果。在研学实施过程中,注重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加强与学校、研学机构及家长、学生各方的沟通交流,做好研学前、中、后各个环节的工作。

比如研学前,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科内容,提前确定研学计划与目标,让学生充分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探究式学习;研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拓展学习思维,激发学习内生动力;研学结束后,做好资料保存,对知识点查漏补缺,总结研学成果,确保“研有所得”。

多维融合,增强孩子体验感

如何丰富研学形式、提高研学效果,一直是临沂市博物馆不断思考的问题。近年来,临沂市博物馆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多维融合为设计理念,通过参观学习、动手体验、协作思辨、语言表达等诸多方式,加深青少年对研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如“千古书圣——王羲之”特色研学课程,通过参观“家道馆”专题展厅,让学生了解王羲之等历史文化名人及其家族事迹,学习琅琊王氏的优秀家规家训、家风故事,并通过文博讲堂、学唱“七圣歌”、书法体验、沉浸式情景小剧、小讲解员宣讲等形式,让学生领略书圣风采。

又如“课本中的临沂历史”系列研学课程,以中小学课本中与历史、传统文化等相关的知识点为基础,结合博物馆馆藏资源延伸拓展知识,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学资源有效结合,馆校联合开展教学设计,带给青少年融合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参与性的研学课程。

为进一步增进与公众的连接,临沂市博物馆打造“1+N研学云课堂”,通过“新媒体+研学课”“广播+研学课”等形式惠及更多学生。博物馆在新媒体平台开设系列线上研学课,自2018年2月以来,与临沂本地电台联合推出“听得见的历史课”“文博讲堂”两大专题节目共260余期,主持人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围绕馆内研发的系列主题课谈古论今,发挥广播语言特色,拉近博物馆和受众的距离。

上一条:中国旅游报 | 山东临沂:多元文化让旅游更有内涵 下一条:山东兰陵: 将秀美山水化作“源头活水”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