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沂南县大庄镇文化工作以“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目标,以服务基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抓手,以乡风文明的提升作为检验标准,因地制宜,努力做好基层文化工作。
一、加大投入,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投资建设高标准文化活动中心,进一步完善阅览室、排练室、健身室等设施,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平台。建设人民广场和滨河湿地公园;实现了村级文化小广场全覆盖,初步满足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对场地的需求。大庄镇把村史馆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努力保护乡土文化,留住乡音乡愁,投入建成镇级历史文化展示室,打造了朱家井子、坊前、坊南、庙官庄等4个村史馆。在村史馆建设过程中,注重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建言献策,主动将自己家中的物件保存到村史馆中,将自己所知道的点点滴滴汇入到村史沿革中,让村史材料形成的过程变成党员群众的一次潜移默化的自我教育过程。为了让镇史村史更加接地气,在镇便民服务中心打造镇史长廊和沟崖村史长廊。
二、巧抓载体,丰富文化活动开展
“庄户剧团送戏下乡”活动广受基层群众欢迎,培植壮大庄户剧团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全镇现有天河、幸福、仁和、祥和、汶河、向阳等6个庄户剧团。庄户剧团根据大庄镇提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施方案集中编排了《移风易俗新风尚》《四个婆婆夸媳妇》等8个节目,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了乡土文艺化的演绎表达。目前已送戏下乡演出30多场,观看群众达10000余人。按照“一村一支广场舞队伍”工作目标,引导村村成立广场舞队。运用竞赛的方式,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助力”的方式,以冠名、赞助等方式,筹集活动经费,大力举办广场舞比赛,自2014年以来,全镇已经举办 “金迪杯”“全景制衣杯”“顺发食品杯”等40多场次广场舞比赛,广场舞队也由最初的全镇不足10支发展到90多支。
三、做好传承,提高文化遗产保护
积极做好白龙桥、司马遗址、官庄汉墓群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镇党委、政府采用花钱购买服务的方式,在上级架设摄像头、设立保护员的基础上,在白龙桥附近找了一个看护人员,并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四位一体”巡查范围,采用“日巡查、月排查、季度联查”的工作方式,细化网格化管理模式,压实村级责任,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全力做好文物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