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县区动态>>正文

沂南县:大庄镇多措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2019-08-29 

近年来,大庄镇围绕建设文化强镇的目标,注重发挥公共文化建设引领发展、引领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扎实推进文化惠民,不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突出重点,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完善镇级文化服务中心。先后投资建设高标准文化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了阅览室、排练室、健身室等设施。为方便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阅览室、健身室、排练室等全年对外免费开放。今年又投资对图书馆大庄镇分馆进行了提升改造,明确1名专职工作人员在文化服务中心值班,完善图书馆使用相关制度,确保图书馆使用有成效。

文化广场广泛覆盖。建设10000多平方米的人民广场和滨河湿地公园。为加强建成现有场所的管理使用,镇明确专人负责镇人民广场和滨河湿地公园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采用土地市场化运营方式,把滨河湿地高家店子以南土地进行集中承包绿化,把每年收取承包费用于对人民广场和湿地公园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有效破解管理维护资金短缺问题。按照一村一策、分类建设的原则,实现了村级文化小广场全覆盖,并逐步提升村级文化小广场的配套等基础设施,不断满足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对场地的需求。

镇村史馆留住乡愁。把镇村历史文化史馆建设作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保护乡土文化,留住乡音乡愁,先后投入20多万元建成镇级历史文化展示室,打造了朱家井子、坊前、坊南、庙官庄等4个村史馆。在村史馆建设过程中,注重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党员干部群众主动将自己家中的物件保存到村史馆中,将自己所知道的点点滴滴汇入到村史沿革中,让村史材料形成的过程变成党员群众的一次潜移默化的自我教育的过程。为了让镇史村史更加接地气,扩大群众受众面,今年在镇便民服务中心打造镇史长廊和沟崖村史长廊,让群众在休闲中就能感受村庄发展,感受时代变迁。

巧抓载体,推进文化活动纵深开展

培植庄户剧团。“庄户剧团送戏下乡”活动广受基层群众欢迎,我镇坚持把培植壮大庄户剧团作为丰富基层文化活动的重头戏。陆续培植了天河、幸福、仁和、祥和、汶河、向阳等6个庄户剧团,引导庄户剧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编排了《移风易俗新风尚》《四个婆婆夸媳妇》等8个节目,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了乡土文艺化的演绎表达。目前今年已送戏下乡演出30多场次,观看群众达10000余人,极大的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为扶持庄户剧团发展,我镇财政每年给予每个庄户剧团补贴费用2000元左右。通过“以奖代补”的激励措施,鼓励更多的有演艺特长的人才走上舞台,壮大庄户剧团人才队伍,增加送戏下乡场次,让一些比较偏僻的村庄的群众也能享受庄户剧团烹饪的“文化小鲜”。

组建广场舞队。按照“一村一支广场舞队伍”工作要求,引导村村成立广场舞队。运用竞赛的方式,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助力”的模式,以冠名、赞助等方式,筹集活动经费,大力举办广场舞比赛。自2014年以来,该镇已经举办 “全景制衣杯”“顺发食品杯”“金迪杯”等40多场次广场舞比赛,广场舞队也由最初的全镇不足10支发展到90多支。

举办文娱活动。鼓励村级围绕“我们的节日”等举办文化娱乐活动,今年上半年全镇共有18个村举办了文艺汇演、广场舞展演、春节联欢会、夏季联欢会等,群众自编自演文娱节目,参与热情高,效果良好。镇多次举办广场艺术节、大合唱、诗朗诵等活动,通过文化活动提振全镇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做好传承,提高文化遗产保护

积极做好白龙桥、司马遗址、官庄汉墓群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镇党委、政府采用花钱购买服务的方式,在上级架设摄像头、设立保护员的基础上,在白龙桥等文化遗址区域专门设立看护岗,做到专人看护,并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农村“四位一体”巡查范围,采用“日巡查、月排查、季度联查”的工作方式,压实村级责任,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汇报,全力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上一条:沂南县:苏村镇发挥农家书屋作用 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下一条:沂水县:乡村振兴文化先行 文化惠民群众点赞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