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沭县着眼于满足群众对优质旅游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加快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丰富旅游公共服务内容,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与水平,初步形成全要素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顶层设计为先,全域描绘旅游公共服务建设蓝图。临沭县高度重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高标准编制《临沭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等多规合一。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和生态优势,全方位构建以红色朱村、“少奇来鲁”等历史印记为基底的“红之线”,以苍马山、冠山、夹谷山等山系为核心的“山之线”和以苍源河、沭河为重点的“水之线”,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沿“山水红线”同步规划设置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场所,为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提供基础保障。
快进慢行并举,加快构建便捷高效旅游交通网络。在“快旅”上下功夫,实现旅游线路、旅游景区的无缝对接。结合临沭现有立体交通网络,围绕重点文旅项目和线路,配套建设沭河东岸滨河大道、九龙汇大道、沭牛路、夹谷关旅游路、苍马山旅游路西延等旅游道路162公里,基本构建起与“山水红线”旅游发展框架相适应的便捷交通网络体系。在“漫游”上拓思路,以完善的道路配套服务设施优化交通网“快进慢游”功能。建设全域慢行系统和绿道系统,对刘少奇红色之路、沭河滨河大道进行提升,绘制红黄蓝三色旅游线,道路地面喷绘旅游元素标志,路面两侧安装旅游宣传展架,在沿途重要风景点位规划建设观景台和停车休息区,打造各具特色的观景休闲长廊,全面提升游客对旅游道路的观感体验。
线上线下并行,着力布局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体系。2023年以来,在全县交通要道和通往景区路口增设旅游交通标示牌120余块,旅游交通标识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标识规范、指向清晰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体系。在苍马山景区、冠山景区、红色朱村旅游区、蛟龙航空主题乐园等景区(点)设置全景导览图,设置停车场标识标牌,多处旅游厕所增添引导标志。在城区特色餐饮街区、休闲夜市等人流密集处安放全域旅游全景图及旅游咨询投诉电话公示牌,咨询点配备全域全景图、旅游宣传手册、旅游商品等宣传资料,为游客提供便利一站式服务。建立智慧导览系统,上线运行智慧景区导览平台,实现全部景区“AI语音导览”全覆盖,游客通过手机扫一扫景区智慧导览系统二维码,即可随时随地享受线上导览服务。
城市乡村并重,持续推动旅游惠民便民服务升级。合理布局设置城乡旅游驿站服务场所,打造路站一体多功能服务点。目前,已完成轩庄旅游驿站、店头公路驿站、蛟龙旅游驿站3处旅游驿站打造,有效激活风景道沿线资产。科学布点集散系统,投资6.1亿元建设集文博、游览、餐饮、住宿等功能为一体的临沭县全域旅游服务中心。依托县汽车站建设了200余平米的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在柳编文化艺术馆建设了1200余平方米的全域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加快各景区(点)旅游专线、专车建设,开通经营客运线路15条,日发班次可达106个,城区公交线路7条、66辆车,城乡公交线路8条、88辆车,实现各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旅游公交直达。有序推进旅游厕所提升,发放奖补资金186万元,在各景区和乡村旅游点新改建旅游厕所61个,城乡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标准化,全域旅游发展品质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