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罗庄区积极破解文化人才队伍不强、结构断层的难题,完善内部培养和外部引入机制,建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队伍,为实现高质量文化供给,推动基层文化振兴提供了内生动力和长久活力。
一是用好人才政策。结合四雁工程、城乡公益岗、人才引进、机关事业单位招考等有利政策,不断创新文化人才队伍激励机制,保障人才引得来、用的好。如,罗庄区图书馆用好公益岗、青鸟计划志愿者,年均吸纳使用20余人,有效解决了新老两馆同时开放、节假日不休的人员缺口;引进一名戏剧编导专业硕士研究生,文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突破。
二是建强载体平台。打造曲艺保护中心、罗庄画院、小戏小剧创演工作室等机构平台,吸引50余名专业文艺人才加入,有效凝聚了社会各界文艺战线力量,《沂蒙山上兰花开》、《免职风波》等获省级荣誉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与临沂职业学院全面合作,在戏剧排演、公益培训中培养和使用学生志愿者,带动整体创演水平提升。
三是强化教育培养。组织区文化馆、专业院团工作者通过“传帮带”与“师带徒”、“送出去”与“请进来”、赛事锻炼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年均组织面向群众的公益文化培训300余课时,为基层培养了一大批文化人才,以王树海、王家驹、徐嘉帅等为代表的公益服务常备军,常年深入基层,畅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毛细血管”。
四是发动群众参与。通过专业培训、资金扶持,引导群众自发组建健康向上的文化团体,激发群众文化创造力。罗庄区现有注册庄户剧团22家,吸纳文艺能人500余人。其中罗庄区双馨歌舞戏剧艺术团、罗庄区沂州柳琴剧团、册山街道月亮艺术团等老牌群众文化团队规模大、水平高,起到良好示范引领作用;盛庄街道丰成社区艺术团、高都街道新时代演唱团等新生文艺团体逐步发展壮大。
五是挖掘基层人才。立足乡村、社区,注重基层文化人才挖掘培养,组织的“声动罗庄”群众歌手大赛、乡村文艺人才海选、全区首届青少年舞蹈大赛、盛庄好声音等文化类选拔竞赛活动,群众报名踊跃,每项活动均能吸引千人以上参与,累计选拔各类文艺骨干、文化能人200余人。
六是完善传承体系。实施“百年百艺·薪火相传”计划,支持和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名师带徒、公益课堂等系列活动,培养80余名非遗保护传承领军人才;结合学校开办特色课程需求,组织优秀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设培训课程,我区“巧手剪纸进校园 非遗技艺润心田”非遗进校园工作被评为全市“非遗进校园”典型实践案例;建立东蔡柳编、沂蒙剪纸、传统灯笼等传承基地及传习驿站20余处,受训学员万余人次。通过培训传习、非遗进校园等途径提升非遗影响力,培养非遗传承人接班人,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