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公告。经核定,临沂市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博物馆评估定级是从博物馆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建设、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对境内所有具有文物收藏保管、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和对外开放的各类博物馆作出的综合评价,从高到低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国家一级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领域的“金字招牌”,是对博物馆建设和管理的最高评价,也是衡量一座城市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对加强文化名城建设、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增进人民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沂市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不仅填补了我市文博历史上一级馆的空白,标志着临沂市博物馆的基础建设、管理、展览及影响等迈入国内博物馆行业的较高水平行列,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全馆干部职工实干担当、争创一流的精神面貌。
立足融合 创新发展
临沂市博物馆经2019年机构改革后,现拥有三个馆区,分别是北城新区馆区(原临沂市博物馆)、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和孔庙,馆藏文物7万余件(套)。北城新区馆区于2011年对外开放,总建筑面积20805平方米,主体建筑地上4层,馆内现有《临沂历史文化展》《石上史诗——汉画像石专题展》《沂蒙红色文化展》《家道馆》等九个基本陈列,设有三个临时展厅以及文物修复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科普报告厅等配套服务设施,融合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遗址性专题汉墓竹简博物馆,自1989年对外开放以来,接待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内外著名专家及游客,在传播中华文明、展示中华民族卓越的军事理论思想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正在进行提升改扩建。近年来,临沂市博物馆立足社会教育、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等职能定位,全面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安全保障能力,不断优化基础设施、陈列展览,扎实开展藏品管理、研究保护工作,着重提升公众服务、发展社会教育,并为临沂市各县区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提供对口帮扶。临沂市博物馆对传承弘扬临沂优秀传统文化,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坚持目标引领 夯实工作基础
临沂市博物馆全面贯彻落实等级博物馆工作标准,近年来在加强博物馆建设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教研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国防大学研究生教学基地等称号。年均举办“公益课堂”“文史讲堂”“流动博物馆”“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等教育活动200余场,年均举办临时展览、巡展、流动展览30余场。“带着家乡的历史上大学”被中国博物馆协会评为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案例推介展示活动“优秀”教学设计;青少年文史大讲堂荣获“全省博物馆十佳社会教育案例”;“今年我毕业”暑期实践活动荣获“全省博物馆优秀社会教育活动案例”。临时展览“红色基因薪火传承——沂蒙革命文物展”入选国家文物局2019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推介项目,并荣获第五届山东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优秀奖。编撰的书籍《临沂吴白庄汉画像石墓》分别荣获山东省考古学会第三十三次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第三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责任分工 落实落细创建工作
为促进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临沂市博物馆集中专门力量开展国家一级博物馆评估定级申报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分工方案,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按照第四批国家博物馆定级评估手册开展自查,逐项对照,针对薄弱环节,在补短板强弱项下功夫。通过上下联动,全员参与,驰而不息,扎实推动定级评估工作,在创建过程中提升了工作水平。
梦圆一级馆,迈步从头越
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各级部门的指导与关怀,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凝聚着临博人的智慧与辛劳。对临沂市博物馆而言,“国家一级博物馆”的称号,是荣誉,更是责任;是成绩,更凝聚着期待。我们将以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为新起点、新契机,继续发挥好自身优势和特色,在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保护利用好馆藏文物,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为推进文旅事业深度融合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