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博物馆始终严格落实上级安全工作部署,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日常安全管理,不断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夯实安全工作基础,多年来,安全开放平稳有序,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保障了场馆有序开放和各项工作的持续开展。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
市博物馆深入学习贯彻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省委、省政府“八抓20项”创新举措,根据“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要求,加强“一馆三区”安全管理。按照馆区及科室业务分工,制定《临沂市博物馆关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通知》,实行安全分级管理,从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馆区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到职工,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坚决压实安全责任。加强业务分工管理,将场馆消防、水、电、维护修缮、物业管理、环境保洁等工作进行分工,责任落实到具体科室与人员。加强对物业管理,配齐配强安保力量,重点岗位和设备设施间明确安全责任人。全馆形成“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工作不断线”的安全管理模式。
增加资金投入,不断提高“技防”水平
近年来,市博物馆持续加大安全资金投入,用于北城馆区监控设施升级改造,完成388路视频监控探头及存储服务设备、入侵报警系统、安消联动监控系统、无线覆盖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等安装工作,实现场馆监控无死角覆盖,实现消防报警与监控画面联动,为值班人员第一时间提供现场画面,为初起火灾发现与扑救提供有力保障。引进博物馆智慧消防安全服务云平台,对场馆消防安全设备设施进行数字化监控,方便日常监控管理与隐患排查。加强北城馆区消防和治安监控室改造,将两个监控室合二为一,优化安保力量和监控资源配置,加强安全应急防范。为三个馆区更换、添置配电室设备设施、消防设备设施以及实施电器线路改造等,建设多座微型消防站,实现各馆区重点楼宇楼层全覆盖,此外,为北城馆区、竹简馆区安装电动车室外集中充电桩、孔庙馆区添置智能安检系统等。通过提高“技防”水平,助力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博物馆人员、文物及场馆安全。
高标准严要求,消防安全常抓不懈
博物馆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严格落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6+1”工作基础上,市博物馆自我加压,不断提高消防安全工作标准。每年与消防维保公司签订维保合同,由维保公司按月对场馆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出具维保报告并上报消防安全部门;每年分别进行1次消防安全评估、电气消防安全检测、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以及防雷检测,确保场馆建筑、电气设施符合安全标准;年初讲好安全生产“开工第一课”,签订全员安全责任书和消防安全承诺书;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每季度开展1次全员消防安全技能培训和应急疏散实战演练,并根据业务分工,尤其是重点、特殊岗位,开展分级培训演练,如依托微型消防站,建立博物馆志愿消防队,开展消防应急演练;加强动火安全管理,场馆维修涉及使用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审批制度,由物业公司项目负责人、安全物管部负责人、单位分管负责人层层签批后,现场防护管理后方可施工,此外,每年委托专业公司全面清洗1次油烟道,避免引发火灾。严格按照临沂市消防“一呼百应”工作部署要求,消防监控室人员及时报岗并上传安全信息。教育引导职工“人走电断”,增设区域用电开关,除配电室、监控室、值班室及其他必须用电的消防、监控、文物保护设备实施外,展厅、公共区域、办公区、文物库房等区域闭馆后统一断电。
守好安全底线,持续增强隐患排查能力
严格落实安全教育培训演练、值班、安全巡查、隐患排查等各项安全制度,引导和教育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理念,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做好职责范围内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并执行安全形势分析会制度,每月就场馆安全形势、隐患排查整改和安全值班等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对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加大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力度,尤其是在节假日及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场馆安全大检查,由第三方维保服务单位对场馆消防、电梯、电力等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安全物管部、物业人员对场馆及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检查,陈列展览部、藏品管理与研究部分别对展厅、文物库房内文物及相关设施进行检查。凡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安排专人专项及时整改,形成隐患自查整改报告存档备查。
市博物馆始终将消防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圆满完成国家、省、市各级安全检查迎查工作。积极承办临沂市文旅系统“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现场会”,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2019年12月,联合山东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等单位发起成立山东博物馆学会安全专业委员会,助力全省博物馆事业安全发展。近年来,临沂市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全市消防安全“能力强化年”先进单位、全市消防安全“重点工作攻坚年”先进单位、全市一星级“六无”平安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