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文旅产业>>正文

山东省二十四节气、红色非遗培训班举办 我局做典型发言

2024-11-22 

11月20日,山东省二十四节气、红色非遗培训班在聊城举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刘显世出席启动仪式,我局就红色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做典型发言。

沂蒙红色非遗是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真实写照,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最后一碗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忠诚信仰,《沂蒙山小调》的精神力量等都在红色非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中得到传承和升华。近年来,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加强革命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鼓励传承人创作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作品。”的相关要求,深挖资源,加大宣传,红色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完善红色非遗名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红色资源普查活动,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寻访、梳理各县区非遗中的红色文化资源,收集线索上百条,经深入调研后逐步列入非遗名录。目前,全市列入各级非遗名录的红色资源项目43个,传承人42名。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编制了《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志》,营造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的社会氛围,进一步促进党历史上形成的非遗中的红色资源在当下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二是组织红色非遗宣传活动。举办“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沂蒙剪纸作品展、鲁南红色非遗展、“千秋伟业百年风华”暨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非遗作品展等活动,交流红色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经验、推进非遗保护成果共享。加强红色非遗作品创作和活动开展,先后推出柳琴戏《沂蒙情》《沂蒙红崖》《沂蒙魂》等精品剧目及《娘啊娘》等小戏作品,其中《沂蒙情》《福大妮和山杠子》等剧目先后获文华奖、梅花奖、省精品工程奖、泰山文艺奖等国家省级大奖。举办《沂蒙山小调》音乐节、《沂蒙山小调》优秀传唱人选拔大赛。开展红色非遗精品剧目演出、红色歌曲演唱辅导培训。

三是促进红色非遗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在旅游精品线路中添加红色非遗元素,推出了“亲情沂蒙·红色之旅”“跟着歌声游沂蒙”“军事文化游”和“重走支前路”“追寻红色足迹”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在景区开展红色运动会,让游客在感受红色激情中摊煎饼、纳鞋垫、推小推车,一边缅怀历史,一边体验当下。

四是推动红色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依托优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深挖红色非遗项目潜力,让红色非遗项目在生产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省级非遗项目沂蒙小棉袄传承了战争年代支前红嫂一针一线缝制军衣的精良手艺,承载着红色记忆,每年生产纯手工棉袄及手工艺品2万件/套,年销售额200多万元;蒙山妈妈商贸有限公司依托百年老粗布纺制技艺,设计出的产品有7大系列、400多个品种、1200多个花色,带动周边400多名妇女劳动致富,每人每年收入达2-3万元;煎饼作为沂蒙山区传统家常主食,也是拥军前的重要角色,蒙阴煎饼花将红色传统与现代时尚相结合走红网络,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沂蒙煎饼特色,又增加了审美情趣,附加值翻了二十多倍;山东红嫂鞋业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融入布鞋的制作和销售之中,独创了舒适、透气、保健、环保的特色布鞋,现有十几大系列4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畅销全国,年销售量达500万双。

五是建立红色非遗项目传承人的激励机制。定期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通过解读理论知识、创新理念、市场趋势等内容,提升红色非遗项目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和创作水平;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每年开展模范传承人、优秀传承人、十佳非遗工坊、优秀非遗工坊评选,对表现突出的红色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提升其传承责任心、工作投入度和事业成就感。

下一条:临沂文旅在全省新媒体征集评选中获佳绩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