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富民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临沭县青云镇树立“旅游+”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力实施“旅游+”行动,推动旅游业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深度融合,拓展乡村旅游空间,放大旅游效应,打造具有柳乡特色的重点城镇。
柳条、板栗、红薯、葡萄这些不再只是农产品,在昔日沙岭或黑土地上被勤劳的人们精心培育,它们都变成了城里人喜爱的特色产品,销往天南地北,甚至出口到了国外。
时值隆冬,不少游客前来赏栗海美景,品特色美食。青云镇因其独特的产业与影响力,汇集了人气,积聚了财富。“来这里能看到很多原生态的东西,让人神清气爽。”不少游客发出这样的赞叹。
今年以来,青云镇充分发掘柳编文化、金滩栗海原生态特色,突出“休闲、度假”两个主题,着力打造魅力青云。规划实施沭河故道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线和小蒙山风情旅游区,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名片。依托6万亩红薯、5万亩杞柳2万亩板栗资源,打造百里沿线景观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因地制宜搞好特色种养殖,实施连片开发,坚持高标准,力求出精品,大力发展生态家庭农场、大田园景观项目,以周官庄现代农场、柳庄社区 “栗园居”民宿、蒙山片森林公园建设项目为试点,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做好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形成田园景观,带动农业增值增效。
青云镇不仅在“旅游+城镇”、“旅游+生态”上下功夫,还将“旅游+”向一二三产业扩展,融合发展。
实施“旅游+养生”,发挥大土地、大滩涂、大生态等资源优势,建设一批适宜养生宜居示范基地;实施“旅游+农业”,在农业种植中植入旅游元素,发展乡村观光、林下休闲、园中采摘、田上农耕、农家餐饮等旅游方式,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种特色”和“种风景”有机结合;“旅游+电商”,深化电商平台与旅游平台的合作,推动有机产品上线,多渠道宣传推介当地旅游,努力形成旅游发展新优势。
青云镇还将发展全域旅游与精准扶贫开发相结合,借助丰富的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农民通过开办农家乐、经营民宿、出售农副土特产品、进行接待服务、参与经营入股分红等方式,引导农民从事较低附加值的农业转向,从事中高附加值的服务业,为农民持续增收打下坚实基础。目前,青云镇柳庄社区 “栗园居”亿龙水上项目和生态家庭农场项目正稳步推进中,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水上娱乐、特色餐饮、农事体验、休闲采摘等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一个村庄就是一道风景。”青云镇人大主席张卫伟表示留住乡愁,内涵深远,意义重大。
青云镇按照“村庄园林化、沿线景观化、农村现代化”的思路和“一心、一轴、两翼”的总体布局,重点围绕社区、迁建村,产业基础、生态条件好,便于发展乡村旅游的片区,集中财力、物力、人力,选准突破口、找到发力点,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突出“一村一核、一村一韵”主题,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新农村建设有机融合,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加快实施农村民居、建筑物美化改造,提升全镇新农村建设水平和档次。在此基础上,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大力实施“五化”提升工程,提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标准,完善环卫一体化管理机制,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日运”。按照“规范、安全、美观”要求,对主要干道、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整顿,规范镇村线网布局,促进镇村整洁、美观。转自2019年1月21日《临沂日报》(王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