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正文

临沂日报:临沭“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

2019-03-13 

临沭县玉山镇张沟子村村民刁玉金是一位下身瘫痪的残疾人,莫氏绒绣工艺让他在经济上又站了起来。靠着自己的双手,他织出了人生新篇章。“公司给工作台、给图样、给针线,我只要坐在家里依样绣就是。现在每月收入约2000元,足以养活自己与女儿。”刁玉金说。

依托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莫氏绒绣目前已吸纳51名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120多名残疾人实现创业,人均年收入增长约2万元。李庄村莫氏绒绣第五代传承人莫宗荣介绍:“绒绣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莫氏绒绣采取“公司+电商+农户”形式,带动周边3000余名群众,通过加工生产绒绣走上致富路。

临沭县青云镇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柳编”重点区域。种柳编柳始于唐代,“柳庄”以柳毅之柳而得名,是“临沭柳编”的起源地,素有“中国杞柳之乡”“柳编之都”等美誉,现为全国著名的柳编加工出口基地。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镇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柳编企业组建柳编联合体,充分利用集体闲置土地、房屋等创办扶贫车间,设置多个分散加工的居家式扶贫车间,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全镇贫困户1485户、2123人,现已脱贫1051户、1523人,其中享受政策178户、256人。

2016年12月,在临沭县举办的第二届柳交会上,青云镇白旄西居获得2015年度中国“淘宝村”荣誉称号,成为临沂市首个“淘宝村”。该县采取有力措施,实施电商扶贫。运用购买服务脱贫法,引领柳编营销厂家、农村致富带头人、柳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民经纪人等开设网店,不断壮大电商从业人员队伍,推进精准扶贫。

网创成功的张婕、管其龙等人,向立志网络创业人员传授相关知识,实行“零距离”答疑解惑,提升网络创业人员的创业技能。电商孵化中心以网络创业主体培育和网络创业项目发掘为主导,努力为网络创业者提供“扶上马、送一程”全方位支持。其中包括,协调金融部门优先为从事网络创业经营活动的贫困人员发放小额贷款100余万元;组织网创人员对规模大、效益好的网络创业项目开展观摩,在学习先进经验的过程中增长技能,实现网络创业梦想。

临沭县充分发挥柳编“淘宝村”的优势,从精准扶贫开始,村委与企业签订帮扶协议,力推“爱德”建设。鼓励电商户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主动做好传统柳编产业与电子商务的有机融合,大力实施“电商进村”工程,以此辐射、带动广大村民自主创业。对有能力没路子的贫困群众,给予面对面的信息、技术指导或资金帮扶,支持其创业,防止其返贫。提供就业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特别是贫困人口、低收入家庭等特殊群体,电商与其签订帮扶协议,提供从业岗位;对没有劳动能力的,采取帮助其子女等直系亲属从业、创业的方式,达到间接帮助其脱贫的目的。

电商刘长龙2010年开始办柳编加工组,通过淘宝销售柳制品,去年销售收入达200多万元。他主动与村里的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并动员其他电商实施爱心救助。现在每天有60多名农户在他的柳编加工组编制样品,月收入3000多元,有20多位老年人加工柳筐里子,月收入1500多元。对7名贫困群众,刘长龙给予提高20%的加工收入。农户们高兴地说:“农闲时间我们编柳筐,手头有了零花钱。”

目前,临沭县有柳编工艺品加工企业108家、物流快递公司12家、注册淘宝网店158家,电商年营业额近2亿元;莫氏绒绣产品畅销美国、意大利、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年产值近3500万元。欣赏非遗文化,学习非遗文化,弘扬非遗文化,让“非遗”在临沭这片广袤的土地不仅要传承下去更要为乡村振兴助一臂之力。 (庞艳红 王朝学 李佳 转自2019年3月13日《临沂日报》)

上一条:中国文化报:山东临沂打造“沂蒙红色文化教育示范区” 下一条:中国旅游新闻网:扎实推进厕所革命 沂水县用了这几招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