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原国家旅游局发出了厕所革命的倡导;同年11月,山东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电视会议并实施《山东省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一场以厕所改革为抓手,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运动从上而下展开。位于山东省中南部、临沂市最北端的沂水县,是中共山东分局诞生地、“红嫂”的故乡、千年古县、沂蒙精神发祥地之一,这个沂蒙山区的县区紧跟政策主题,大力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建设全景沂水,发展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工作开展伊始,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参与,2015至2018年,县里共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完成169座旅游厕所。如今,这个数量已达818座,旅游景区、旅游路沿线、交通集散点、旅游餐馆等处的旅游厕所基本达到A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标准,初步实现了“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建设目标。
统一思想,厕所革命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关键一环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厕所革命工作,在《山东省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厕所是满足人们日常需要的生活设施,是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厕所革命之前,沂水县的旅游厕所普遍存在着“与现代人的生活要求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认识到“厕所干净整洁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基本条件”,沂水县于2015年1月份成立了旅游厕所建设领导小组,并持续召开旅游厕所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同时县、乡镇、景区层层签订《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目标责任书》,将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人。当地进一步统一了思想,使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全县旅游厕所的标准化和提质升级。
严格要求,牢牢把握旅游厕所建设中的各项标准
为高水平推动旅游厕所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沂水县严格按照《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临沂市旅游厕所奖励方案》及旅游标准化等要求,精确谋划,严格督导,防止乱建滥设、质量低劣、分布不均、管理缺位等问题发生。对中央及各级政府旅游厕所建设的各项政策精神特别是《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建设标准,通过会议培训、现场指导、发放明白纸、手机微信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在此基础上,按照全域、系统、准确的原则,联合乡镇对拟新建、改建厕所的地点、风格、建设规模等内容进行了逐一调查摸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整,为整体建设好厕所奠定了基础。站在建设全域旅游的高度,沂水县对城区、景区、旅游沿线、乡村旅游点的旅游公厕进行了合理布点,以全方位满足游客及当地居民的需要。对于拟新建、改建的旅游厕所个体,全部要求专业公司根据《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及周边环境实际,对建筑风格、规模、内部装修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并通过旅游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建设,达到了每处厕所“既实用,又景观化”的目的。除此之外,还组织旅游乡镇分管负责人和建设业主赴外地5A级景区、本地建设好的典型地点学习,取优补弱促提升。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按时间完成旅游厕所建设工作任务,安排专人靠上、分工督导,定时间、定节点督促进度,每周至少现场督导一次,同时按照规划及相关标准严把质量,对于落后节点的及时约谈,对于质量不达标的及时纠正。以标准为准绳,以切实督导为手段,强化过程控制,确保厕所建设顺利完成。
强化保障,牢固建立厕所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
建好厕所之后,明确管理目标,推进厕所管理模式转变,促使厕所建的好、管的好、用的好,改变以前厕所重建设、轻管理、用不长的现象是关键。
沂水县决定每个厕所一年平均拿出不低于1.5万元进行维修保养及供水供电,确保水龙头、面盆、马桶、管道等所有设施都能正常运行,整个厕所在开放时间内随时能够使用。每个厕所都有专人靠上清扫看管,一有损坏,马上报修。负责保修的人员在接到报修后,必须在一个工作日内修好。旅游、住建、环卫等部门及旅游企业都设有专门的督导人员,对人员在岗、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动态检查督导,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在全域旅游工作考核及企业动态考核中,把厕所建设管理作为乡镇、示范村、旅游企业考核的重要内容。
全社会动员,努力形成文明如厕的强大合力
加强对文明如厕的舆论宣传、监督和引导,动员全社会形成文明如厕的强大合力。利用公益广告、旅游重大活动、重要事件节点、张贴内部漫画等多种途径,对文明如厕进行宣传;对故意损坏厕所设施的人员进行坚决的打击;对不文明如厕的现象进行公开曝光;积极动员志愿者参与到厕所管理中等。通过以上各种措施,提升了厕所文明度,降低了设施损坏率与清洁次数,有效减少了运行成本,为人人如厕提供了良好环境。(转自2018年3月13日《中国旅游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