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陕西慕名来到沂南红嫂家乡、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接受党性教育,通过体验式学习,亲身体验沂蒙文化,感受伟大的沂蒙精神,心灵上得到了净化,精神上受到了洗礼。”5月24日,来自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团结村党支部的党员任梅告诉记者,近日他们村党支部党员干部90余人来到沂南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沂南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形式多样的红色研学课程让学员们收获满满,备受震撼。
“探寻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沂蒙红色体验不仅让党员干部收获颇丰,更让广大的中小学生们受益匪浅。近日,来自青岛的600余名中学生来到沂南红嫂家乡旅游区,开启“沂蒙红色研学旅行”。青岛六十八中学校长孙贵明说:“学生们平时只在书本、电视中了解过沂蒙精神、红嫂精神,这次我们学校选择来沂蒙进行红色研学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亲临现场了解革命历史,接受沂蒙精神的洗礼,让孩子受到革命精神的鼓舞。”
“红色旅游景区不仅承载着旅游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承载红色文化的传承和教育的重任。”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任立军介绍,沂南县位于沂蒙革命根据地中心,众多革命遗迹和沂蒙红嫂等感人的英雄事迹生动诠释着沂蒙精神、红嫂精神的深刻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如何讲好沂蒙红色故事?如何放大红色资源的内涵价值?近年来,沂南县充分发挥革命文化资源富含的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铸魂育人、兴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做实“红色文化+”大文章,红绿结合、文旅融合,形成以红嫂家乡红色文化为核心引领,红色旅游、红色影视、红色教育、红色研学等多产业协同推进的红色产业集群片区,并逐渐发展成为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的重点示范区。
浓郁的红色风情、古朴的村落景观、原生态的沂蒙乡村风貌……初夏时节,沂南县红嫂家乡旅游区游人如织。游客们览古村风貌、听红嫂故事、悟沂蒙精神、扮群众演员、品红嫂家宴、购沂蒙山货,体验风情浓郁的红色之旅。
“红嫂家乡旅游区融合常山庄村及周边新立村、后峪子村、朱家林等乡村红色古村风貌和优越的绿色山乡生态,把发展红色旅游同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抢救性挖掘整理沂蒙山区红色资料、革命故事。在不大拆大建、不损坏古村古貌的情况下,以12处农家院落为馆室讲好红色故事。”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负责人唐泽海介绍说,目前,基地因地就势修建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跟着共产党走纪念馆等展馆,集中展现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拥军支前的壮丽诗史,最高日接待游客达4万人次,每年吸引数10万游客慕名而来。
如何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获得更深层次的精神体验?如何丰富沂蒙精神传承载体,让红色旅游景区发挥更重要的教育功能?沂南县坚持“红色+教育”理念,大力发展“红色研学游”,将红嫂家乡旅游区作为开展研学游的核心区域。
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周新杰介绍说,去年以来,沂南县组织教育部门,联合红色旅游景点成立“沂蒙红色研学旅行课题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待红色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工作,编制了《沂蒙红色研学旅行课程指南》教材,初步探索形成了内容完善、实践性强的课程体系。
“身穿八路军服装,吃支前餐、住农家院、干农家活,通过开展情景式体验教学,让学员置身抗战古村,体验革命年代的艰苦生活,追忆红色历史,接受全方位红色主题教育……”2018年,红嫂家乡旅游区接待中小学生参加红色研学旅行及红色拓展活动已达100余批次,5000余人次。今年以来,沂蒙红嫂家乡旅游区已吸引了40余个全国各地的研学团队前来接受红色教育、开展体验式教学。沂蒙红嫂家乡研学培训负责人贾明振告诉记者,为了提升研学培训效果,基地针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党政干部、社会团体等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社会领域人群推出红色研学产品,提供订单式、定制化、特色化红色体验教育课程,构建红色研学产品体系。与此同时,积极联合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开展研学导师培训,不断提升研学旅行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沂蒙红嫂家乡旅游区已被中共山东省委确定为全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已经有70多家单位挂牌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反腐倡廉基地等,已累计承办各级各类红色培训班2000多个。并成功获评“中国研学行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转自2019年6月1日《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