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正文

临沂日报:点亮“山里娃”的阅读梦——蒙阴县“筑梦书屋”助力农村教育再添书香

2021-04-08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这首诗是唐代吴融的《桃花》。在古代咏桃花的诗歌中,这首是笔力最重、设色最浓艳、立意最积极的一首……”周末,在蒙阴县东大腰村的桃林里,孩子们齐声背诵《桃花》后,蒙阴县第二实验小学富民校区的张立美老师开始给大家讲解诗文。这是“筑梦书屋”春日阅读计划中的一项。

面对“山里娃”“农家娃”家中书籍较少或无书可读的情况,蒙阴县根据乡村学生分布特点,创立了“筑梦书屋”模式,让农村孩子都能在本村书屋里借书、读书,还有学校老师在周末、假期志愿来授课。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84所“筑梦书屋”,点亮了沂蒙娃的阅读梦想,也让文明在山村落地开花。

以书屋托起希望

从蒙阴县城出发,沿着蜿蜒的山间公路向北10公里,就到了蒙阴二小富民校区。这个新建的学校设置一至四年级,容纳了周边9个行政村的430多名小学生。这里就是“筑梦书屋”发起的地方。

“我们是山区小学,学生都是‘山里娃’,住得很分散。因为经济等条件限制,村里没书店,很多孩子也买不了几本书,所以回家后没有书读,阅读量比较低,眼界不够开阔。”富民校区执行校长姚兴强介绍,为了让山里的孩子“有书可读”,他们构建了“筑梦书屋”学习模式。

富民校区根据学生居住在9个行政村的特点,在每个村选取一户学生家庭设立一个小书屋,方便本村孩子前来借书、读书和学习。学校老师在周末、假期的时候到各个书屋带领孩子们读书。2018年10月,富民校区的10个书屋很快就设立了。

在学校5里外的东大腰村,村民赵全红家设立了第一个“筑梦书屋”。书屋设在西侧屋,两个大书橱装得满满的。“平时村里的孩子们都是借书回家读,周末、假期老师来导读。”赵全红说,为了给学生提供舒适的阅读场所,她家特地将走廊扩建,装修成明亮的门厅,面积有30多平方米。

“社会各界都踊跃向书屋捐赠,图书超过6300册。”姚兴强介绍,在周末和节假日,学校的25名老师作为志愿导读教师,轮流到9个村的“筑梦书屋”,领着孩子们读书、学习,为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我们村(坪子村)有33名学生,都在这里借书看。现在大家已经借出去100多本书。”赵全红的女儿秦洛熙是书屋的小管理员,她负责记录每位同学的借书和归还情况。“书屋有上千本书,包括童话故事、名人传记、世界名著,书都是崭新的,大家都很爱看。”秦洛熙说,有这么多书可以看,她已经写了好几本读书笔记了。

用阅读点亮梦想

在蒙阴街道,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几乎整个村的“农家娃”都聚集到了“筑梦书屋”,读书、思考、讨论,书屋里总是热热闹闹的。

“老师这期给我们推荐的书目是《绿野仙踪》,我正在读。”富民校区四年级学生张若萱说。张立美介绍,现在老师们主要引导孩子们做好三件事:读什么书,怎么读,怎么将读过的书再表达、反馈出来。就在这一遍遍的诵读和思考中,“山里娃”也在不断提升、蜕变。

蒙阴二小校长李因军说,该校以“筑梦书屋”为载体,定期开展“教师志愿者指导阅读”、“小小朗读者”、古诗词大赛、诵读大赛等活动,增强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也让孩子们在更大的舞台上发光发亮。

近年来,在县、市、省级的各类诵读、阅读、演讲以及诗词大赛中,蒙阴二小有200多名学生们取得了优异成绩。2020年,在山东省诗词大赛中,蒙阴二小天基校区的王梓璇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富民校区的秦洛熙获得“全国阅读好少年”称号。该校的“筑梦书屋”也被评为“全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让书香浸润乡村

“蒙阴二小4个校区现在已建成16个‘筑梦书屋’,全县已建成84个‘筑梦书屋’。”蒙阴县教育局局长王彬介绍,该县正在推广富民校区经验,希望通过家长支持、热心人士和社会捐助、学校挖潜力的方式,在未来三年,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0个“筑梦书屋”,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中方愿同欧方一道努力,协商办好下阶段一系列重要政治议程,深化和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上加强沟通,共同践行多边主义。

习近平指出,疫苗是用来防病救人的,中方反对将疫苗政治化或搞“疫苗民族主义”,愿同德方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促进疫苗公平合理分配,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取疫苗,为人类共同早日战胜疫情作出贡献。

默克尔表示,欧方在对外关系方面坚持自主。当今世界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更加需要德中、欧中合作应对。欧中加强对话合作,不仅符合双方利益,也对世界有利,德方愿为此发挥积极作用。德方重视中国“十四五”规划,期待这将为德中、欧中合作带来新的重要机遇。德方愿同中方一道筹备好新一轮德中政府磋商,尽快恢复人员往来,加强抗疫、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交流合作,希望就疫苗公平分配、相互认证等问题同中方保持沟通。德方愿为昆明生物多样性大会取得成功作出贡献。(临报融媒记者 王珊珊)

上一条:临沂日报:非遗产业化走出“郯城实践” 下一条:临沂日报:平邑“沂蒙花海”引爆“美丽经济”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