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正文

临沂日报:传承弘扬非遗文化 助力文化名市建设

2022-06-10 


文化遗产是世界文明的源泉、人类智慧的宝藏、民族精神的财富、古今联通的桥梁。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口号为“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激发非遗活力 创造美好生活”“乡村振兴 非遗同行”。

近年来,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创新思路、强化措施,非遗保护传承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传承保护效果

进一步凸显

七彩丝线随着指尖的银针飞舞,在布料上留下细密的针脚,化成牡丹、荷花、麒麟、喜鹊等吉祥图案,让普通的荷包、枕头、鞋帽等物件别具韵味。这是费县手绣传承人卞成飞在工作室中日常的场景,在一针一线展现沂蒙地区民风民俗的同时,饱含老区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她也因此被评为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

完善名录体系建设、举办非遗保护培训班、开展非遗项目及传承人认定工作……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市通过各种方式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代活力。

全市摸底排查非遗线索1万余条,将谱系清晰、特色鲜明、有发掘价值的1400余项纳入项目库管理。2021年,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名录;24个项目入选省级名录,数量及增幅均占全省第三位;开展了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认定工作,116个项目和113人入选。举办各类非遗保护培训班,选送非遗传承人到山艺、山工艺等高校学习,建立非遗展厅和传承人工作室,使非遗传承人群和从业者增长了学识、拓宽了眼界、提高了技艺。

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省级65项,市级326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22人,市级267人;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4个,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基地1个,省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6个。郯城县“红色沂蒙 非遗传承”活动入选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费县手绣传承人卞成飞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劳动模范;费县手绣传承人卞成飞、沂蒙小棉袄传承人吴照京、莫氏绒绣传承人莫宗荣被评为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木旋玩具传承人樊继美、临沭柳编传承人杨进邦、彩印花布传承人张明建被评为省“十大模范传承人”。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进一步提质增效

只见普通的玉米叶、稻草、锥子、剪刀等,经过草编达人的巧手,转眼就变身为十字结、同心结等艺术品,这是我市“活态传承·活力再现”乡村手工艺技能大赛上的一幕,繁杂的编织技艺让人目不暇接,啧啧称奇。

乡村手工业是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手工业,有利于推动手工技艺与乡村产业有机融合,培植乡村文化新产业,有利于激发手工业能人的创造力,扩大就业容量,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近年来,我市拓展非遗助力扶贫新路子,使非遗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崭新亮点,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将历史文化展示工程作为保护和传承沂蒙特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加大投入,有效地推进了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建设,目前我市已建设提升700余个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室。培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举办“活态传承·活力再现”乡村手工艺技能大赛、“巧手展风采 巾帼助脱贫”沂蒙乡村巧妹手工技艺大赛;评选十佳非遗手工艺传承实训基地、十佳非遗扶贫带头人;出台“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村居评选办法,评选公布了27个典型村居。郯城县庙山镇、沂水县龙家圈街道、莒南县板泉镇等6个乡镇入选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临沭县青云镇华山村入选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

此外,通过探索建立产品研发、技术培训、营销宣传等有效渠道,推动部分非遗项目释放时代新光彩,涌现出一大批依托剪纸、中国结、二胡、柳编、兰陵美酒等非遗项目开展文创产品开发的企业,实现年产值74亿元,解决就业岗位30万个,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贡献积极力量。其中,临沭县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商家)超2000家,电商从业人员达8000余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柳编电商品牌,年产值达20多亿元;郯城县中国结有10多个门类、600多个花色品种,中国结编织专业村40个,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辐射带动周边从业人员10多万人,年产值达12亿元,产业份额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

非遗与旅游

进一步融合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山东手造·产自临沂”进景区暨非遗购物节活动在王羲之故居隆重举行,来自市区的30个手造项目参加了此次非遗购物节展卖展演,剪纸、刺绣、沂蒙布艺、面塑等一个个精妙的手造产品令众人爱不释手。

目前,根据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临沂市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山东手造·产自临沂”。推动“手造”进景区是“山东手造·产自临沂”推进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更好地促进非遗和旅游进一步融合发展。

在“游沂蒙山水品特色美食”线路中尝兰陵全羊汤,在“跟着歌声游红色沂蒙”线路中唱《沂蒙山小调》,在“兰陵文化体验”线路中品兰陵美酒……我市探索将非遗元素融入旅游中,有效提升和深入挖掘非遗的旅游体验和价值功能,进一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此外,我市依托重点文化设施、旅游景点,开展非遗展演展示,帮助繁荣发展旅游夜间经济,先后在临沂大剧院、河东龙园、沂州古城、沂南竹泉村等景区开展非遗展演展示活动。通过柳琴戏、弦子戏、渔鼓等精彩的展演活动,及剪纸、手绣、草编、面塑等现场体验活动,在为游客们提供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的同时,让游客感受到沂蒙特色文化,进一步增添市民的生活乐趣。此外,采取“旅游+销售”的方式,在全市旅游景点设立手工艺品展厅、展馆或销售点,给游客提供集文化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创产品。2021年,费县手绣传承实训基地被评为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积极践行“学悟见创”活动,大力弘扬沂蒙优秀传统文化,继续保护和传承好身边的文化遗产,推动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为打造文化名市、文化强市,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持续注入信心和力量。

临报融媒记者 孙芳玉 通讯员 郎丽萍

上一条:临沂日报:全面推进考古前置 服务重点项目建设 下一条:《中国旅游报》头版刊发|临沂这片热土 红色旅游正火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