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文化展示平台。深入挖掘、活化利用11项省级、60项市级、126项区级非遗项目,积极打造“沂州礼”等文创产品,推出王氏熟梨等非遗工坊13个,松田文体获评省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把民俗文化展示体验与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组织开展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文化活动,充分展现传拓、沂蒙刺绣等乡村文化特色,举办“村晚”“村赛”等活动10余场,鼓励群众走上舞台、走上赛场。
搭建特产消费平台。依托夜文化街区、旅游景区、特色节会等,开展手造优品推介、老字号产品展销,举办“年货大集”等主题促消费活动20余场。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为契机,通过直播、团购等形式推销瓜果、蔬菜等乡村农产品,赋能乡村振兴。举办“新能源汽车下乡村”等活动6场次,配套组织车展、母婴用品展、家居服饰展等本地产品促销活动,邀请多家商贸企业参展,倡导现代科技生活方式。
搭建惠民体验平台。制定《兰山区旅游休闲购物市场提升创建实施方案》等,加强重点村文化建设,拓展观光休闲、文化体验等功能,打造新春田园游、民宿欢聚游等特色产品,目前已打造游客中心5个、策划“商旅组合、水陆联动”精品线路4条,新建“沂蒙乡愁”精品民宿、休闲露营地3处,线下客流量增长35%,“‘游书圣故里 品琅琊古韵’非遗特色旅游线路”被评为全市非遗保护亮点工作。
搭建宣传推介平台。做好预热宣传,举办新闻发布会,刊播预热稿件和融媒产品。做好节点宣传,组织开展行进式采访活动5次,推动宣传不断升温。做好全媒宣传,加强媒体联动传播,聚焦“两微一端”策划短视频产品120余条,争取多出爆款、亮点。组织“请到沂蒙过周末”新琅琊文旅产品发布会、“灯火兰山·水韵琅琊”高质量发展摄影大赛等系列活动,促进城市夜经济繁荣、消费升级,增加城市“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