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县区动态>>正文

罗庄区:政府搭台、社会参与,打造曲艺文化高质量供给“新源头”

2025-03-31 

近年来,曲艺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极大的挑战,面临人才断层、传播乏力、与时代脱节等痛点,多项曲艺品类濒临失传。罗庄区以改革创新驱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紧跟新时代曲艺发展要求,创新高层次平台,激活民间曲艺界积极性、创造力,推出精品力作、供给优质活动,充分展现曲艺保护传承新作为、新成效。

一是搭建平台。依托罗庄区文化馆,成立地方性曲艺保护专业机构“罗庄区曲艺保护中心”,吸纳省市级曲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人、民间曲艺人才50余人,为沂蒙扬琴戏、山东琴书、鲁南渔鼓、山东快书、莲花落等曲艺类项目在罗庄搭台安家,激活曲艺赓续传承“源动力”。中心采取“专家教、师带徒、演中练”的模式,专业化培训和发掘社会人才两手并抓,持续壮大曲艺人才“常备军”。罗庄区培育的00后曲艺人才徐嘉帅,在第九届山东省小品新作展演中荣获最佳表演奖。

二是深耕创作。以曲艺保护中心为“孵化器”、双月书场为“比武台”,立足新时代、弘扬主旋律,发动曲艺界精英人才,聚力精品曲艺创作。创作《乡音美》《沂蒙颂》等30余部现代曲艺作品,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二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上展演,曲艺小品《免职风波》在第九届山东省小品新作展演中获优秀作品奖,《非遗拜大年》登上本地春晚。

三是全民共享。将曲艺演出纳入文化惠民体系,精心培育“双月书场”曲艺文化品牌,固定每周六晚在群众聚集的公园广场免费演出,让相声、小品、快板、渔鼓、评书等传统“老艺术”点亮群众“夜生活”,年均开展120余场精彩演出,超10万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沉浸式”享受曲艺盛宴;同时,鼓励引导民间曲艺爱好者参与书场演出,与专业演员同台展示,营造“群众演给群众看”公共文化服务“新场景”。

上一条:罗庄区:依法留存与活化创新相结合,守牢城市记忆 下一条:郯城县:“三力”齐发 提振文旅消费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