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铭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全市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支持和关心。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始终坚持把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的放在重要位置,在国家、省文旅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非遗保护传承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完善非遗保护传承机制。对非遗线索进行摸底排查,全面掌握全市非遗项目的种类、起源、发展、分布和现状。建立非遗项目库,组织专家对收集的线索进行分析、整理,对谱系清晰、特色鲜明、有发掘价值的线索,进一步充实资料,纳入项目库管理。对于年龄较大的传承人,重点运用录音、录像等有形方式将传承人创作活动过程予以完整记录。针对部分优秀传承人技艺高、文化程度低,传授方式主要是口传心授的特点,组织业内专家和非遗工作者在传承人口述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整理加工。我市费县手绣传承人卞成飞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劳动模范;柳琴戏刘莉莉等5人被评为省级模范传承人;郯城县成功创建郯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二、提升非遗生产性保护水平。积极推动非遗保护传承融入生活,通过探索建立产品研发、技术培训、营销宣传等有效渠道,推动部分非遗项目焕发时代新光彩。启动非遗购物节,开展非遗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活动,引导具备条件的非遗企业积极加入抖音、淘宝、京东等平台,通过网络平台推广销售优质非遗产品,助力非遗企业打开销路。目前,我市涌现出一大批依托剪纸、中国结、二胡、柳编、草编等非遗项目开展产品开发的企业,解决就业岗位30万个,建成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4个,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贡献积极力量。
三.加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力度。拓展非遗保护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举办鸿雁人才非遗传承人培训班,组织优秀传承人参加中国非遗传承人印染技艺、嵌银髹漆技艺等研修班,举办“非同凡响·艺决高下”非遗技能大赛、非遗工坊成果展。培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评选十佳非遗工坊、优秀非遗工坊、模范传承人、优秀传承人。建设非遗工坊217处,打造手造特色乡村33个。其中费县手绣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琅琊草编织等4个工坊入选省级非遗工坊;《郯城县非遗保护利用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获文旅部非遗司发文推广;《郯城县“非遗+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获第六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沂水县龙家圈街道、莒南县板泉镇等6个乡镇入选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临沭县青云镇华山村、沂水县杨庄镇吴家楼子村入选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高榆木梳传承人丁明文等5人被评为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
四、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一是将非遗元素融入旅游体验中,在“沂蒙乡村休闲养生”线路中赏周姑戏,在“跟着歌声游红色沂蒙”线路中唱《沂蒙山小调》,在“兰陵文化体验”线路中品兰陵美酒,提升了旅游体验,彰显了非遗价值。二是依托重点文化设施、旅游景点,开展非遗展演展示,帮助繁荣发展旅游夜间经济。先后在河东龙园、沂州古城、沂南竹泉村等景区开展展演展示活动,为游客们提供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的同时,让游客感受到沂蒙特色文化。三是采取“旅游+购物”的方式,在全市旅游景点设立手工艺品展厅或销售点,给游客提供集文化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创产品。沂州里特色商业街、沂州古城、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全市打造非遗特色旅游线路8条,非遗研学旅游基地26处,其中费县手绣传承实训基地被评为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兰山区“游书圣故里 品琅琊古韵”非遗特色旅游线路获评省级非遗旅游特色线路。
五、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强媒体宣传。通过政府网站、电视台、报纸报刊、微信、微博、短信等各类平台,开展线上线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近年来,先后有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山东电视台、新华网、中国文化报等多家媒体来临沂实地考察莒南木梳、临沭柳编、费县手绣、中国结、刘氏翻花、木旋玩具等优秀非遗项目,对我市非遗保护方面的举措和成效进行了宣传报道。二是举办各类活动。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及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等时间节点,组织非遗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景区、进集市、进商场,举办“匠心筑梦 多彩沂蒙”非遗春节晚会和九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各类展会节庆活动,扩大非遗影响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非遗的浓厚氛围。三是加强对外交流。积极组织相关企业、传承人参加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非遗博览会、全国非遗曲艺周、山东省文旅博会等活动,调动非遗传承人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交流学习,提高能力。推动临沂优秀非遗项目走出去,组织“木旋玩具”“彩印花布”“柳琴戏”“剪纸”“费县手绣”“临沭柳编”等非遗项目赴美国、澳大利亚、埃及、韩国、日本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展览交流,成为宣传临沂深厚文化底蕴的独特“符号”,取得良好反响。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有不足之处。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吸纳您的建议,立足新时代,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