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585729837/gdj/2024-0000061  发布机构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
 存放位置   公开日期  2024-05-15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对市二十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第20240342号建议《关于加快成立社区、学校非遗工坊的建议》的答复

对市二十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第20240342号建议《关于加快成立社区、学校非遗工坊的建议》的答复

2024-05-15   作者: 点击数:  

卞成飞代表:

您的建议《关于加快成立社区、学校非遗工坊的建议》已收悉,现回复如下:

为贯彻落实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关于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山东省非遗工坊认定和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传承,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乡村振兴局广泛开展了市级非遗工坊评选工作。目前全市有非遗工坊217家,其中市级工坊85家。

为提升非遗工坊建设质量,发挥非遗工坊积极作用,我们先后开展了非遗工坊大调研,对郯城、莒南、河东、沂水、临沭、兰山、费县等县区非遗工坊进行深入调研,了解非遗工坊建设情况及困难问题,提出建设意见;举办鸿雁人才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对工坊带头人进行系统培训,提升工坊设计、生产、经营水平;培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评选山东省金昇工艺品有限公司、莒南县高榆木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十佳非遗工坊、河东区张家纺织印染坊、山东华林柳业工艺品有限公司优秀非遗工坊,对先进非遗工坊进行资金扶持,督促非遗工坊提升质量;举办非遗工坊成果展,集中展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类别的50个非遗工坊的1000余件(套)产品;开展非遗购物节活动,组织70余家非遗店铺参与京东、抖音、快手、淘宝、微信等平台的网上销售活动;线下先后举办沂蒙文化大集、龙园非遗大集、诸葛市集、临沂露营消费季非遗市集等活动,开展项目展演、产品展销、非遗体验,提振文旅消费。

费县手绣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琅琊草编织等4个工坊入选省级非遗工坊;《郯城县非遗保护利用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获文旅部非遗司发文推广(文旅部非遗司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摘报第11期);《郯城县“非遗+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获第六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沂水县龙家圈街道、莒南县板泉镇等6个乡镇入选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临沭县青云镇华山村、沂水县杨庄镇吴家楼子村入选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高榆木梳传承人丁明文等5人被评为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

非遗工坊与院校教育相结合成效显著。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建设以非遗项目“巧儿布艺制作技艺”为依托的非遗工坊,建设面积528平方米,设有产品设计室、电教培训室、制作实践区、产品展示区、带货直播间,工坊产品包括6大系列128个品种,通过”非遗+培训+产品创新+电商+展销+乡村旅游“等多种途径,走进西水湖村、郭家太平村等13个村庄社区,做好生产、展示、宣传、销售、配套服务等工作,与108位手工艺人签订协议,收集纹样1589件,设计309件原创作品,累计培训绣娘560人次,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96万元。同时,非遗工坊发挥高职院校科学育才的优势,开设了非遗课程《民俗文化与非遗文化课程》,传承人邢艳霞走进课堂,传授技艺,化解了非遗传承人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面偏窄的问题,走出了非遗传承进入职业高校的崭新传承模式。近年来“巧儿布艺”非遗工坊共开展非遗培训和实践活动60余场次,培训3000多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吸纳您的建议,结合现实情况,立足新时代,积极推动非遗工坊与社区、学校相结合,提升非遗工坊建设水平,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5月15日

  
上一条:对市二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40293号建议《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将行政区划更名琅琊市》的答复
下一条:对市二十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第20240267号建议《关于推动“非遗”特色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关闭窗口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 市政府网站群技术支持

地址:临沂市北城新区北京路33号 电话:0539-8726736

鲁ICP备2024103407号 网站标识码:3713000052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8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