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庆、张淑琴、高娟、刘艳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规划建设临沂市图书馆北城新区图书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地标,其建设对于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图书馆中,人们可以阅读、学习、交流,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与,从而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打造书香城市,加强图书馆布局设置,为全民阅读提供场所,延伸图书馆服务功能”。
接到建议后,市文旅局高度重视,全面调研了市图书馆目前的基本状况,也积极同市规划、财政、住建等部门单位进行了对接联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临沂市图书馆为国家一级馆,现有在职在编人员32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平均年龄38岁,其中具备副高级职称以上的14人,占比43%。,近三年围绕图书馆管理、读者服务、地方文献、革命文献、数字资源、新媒体等方面完成课题、论文、专著等成果100余项,干部职工专业素养高,有一支相对年轻专业的图书馆运行团队,具备新馆建设和运行的骨干力量。
二、推进内部精细管理
临沂市图书馆建立了基础业务管理和人员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在图书借阅环节,利用智能盘点系统将图书信息与层架标签绑定,每日开展图书顺架,对馆藏图书进行精准定位,并通过优化书库导引平面图,方便读者一分钟找到所需图书。坚持每天考勤、月底公示,年终汇总,内容覆盖日常出勤、基础业务、党建考核等。考核对象随机化,对书库考核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即随机抽取书库考核顺序、再对该书库责任人随机抽取责任书架、当场公开考核结果,确保图书管理精细精准。临沂市图书馆连续三年在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评价中进入优秀行列,有良好的社会口碑。
三、打造基层服务网络
目前市图书馆依托万阅城总馆,已建成文化中心、颐和玺悦、政务中心等三家城市书房,与图书馆通借通还,正在规划建设琅琊书房·临沂市图书馆雕塑公园分馆,年底前投入使用。建设了包括政协公寓、农业银行、康桥郡社区等数十个图书流通服务点,服务网络初具规模,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周边居民的阅读矛盾,提升了市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
四、新馆建设规模及选址思路
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建设思路来看,临沂市中心城区规划总人口数约350万人。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8〕74号),市规划局确定拟建图书馆的建筑面积约为40000-50000平方米,用地面积约为20000-30000平方米。在土地使用方面,市规划部门反馈北城新区温凉河路与太原路交会处西南地块。该地块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地块东邻温凉河路,南至西安路,西至汤河路,北至太原路;距离临沂高铁北站仅为5公里左右,交通便利,对内对外联系非常便捷;二是地块南侧为已建前石梁头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三是距离西侧临沂奥体公园不到1公里,项目建成后,图书馆、体育场馆和绿地公园形成我市又一处集学习、健身、休憩、娱乐于一体的高品质文化体育中心。
五、图书馆设计学习交流
前期我局已要求市图书馆安排专业人员前往省内外先进地区学习图书馆的设计方案和运行理念,省内先后到济南、威海、济宁等地,省外先后到上海、杭州、广州等地,针对先进地区图书馆功能区的设置、运行管理理念、新技术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也与行业内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次汇报交流,在将来新馆设计和建设上,积累的一定的经验和资源。
下一步,我局继续与其他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时刻跟进图书馆北城新馆建设的相关进展情况,同时配合市财政局等部门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推进项目的实施。再次感谢各位代表对文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