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585729837/gdj/2020-0000148  发布机构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
 存放位置   公开日期  2020-03-26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2019年文化旅游综合数据公开

2019年文化旅游综合数据公开

2020-03-26   作者: 点击数:  

f【综述】

2019年是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完成机构改革、实现文旅融合发展的起步之年、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以党的建设引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文化生活城乡居民评价测评成绩名列全省第5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名列第9位,在党建考核中名列第14位。根据《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临沂市市级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整合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职责,以及市文物局承担的行政职能,组建市文化和旅游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加挂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市文物局牌子。主要负责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和文物保护事业发展;推进文化产业、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维护各类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2019年1月12日,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式揭牌成立。针对文广新局、旅发委、文化执法局、文化中心三局一中心合并组建后,摊子大、头绪多的实际,从严抓政治建设促认识统一,从严抓学习教育促思想融合,用正气、正风、正能量抓班子带队伍,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发展,真正达到人融、心和、事兴,文化和旅游实现快速融合高质量发展,地区旅游总收入稳步扩大。2019年,举办了“2019年淮河生态经济带文化旅游嘉年华”、中国(临沂)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大会、第三届临沂文化惠民消费季,文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优势明显。由我市发起成立了“淮海经济区文化旅游联盟”并作为首届轮值城市召开了联盟大会,打开了淮海经济区文化旅游消费新局面。沂蒙山成为我省继泰山之后第二个世界地质公园。组织开展了“高铁开进沂蒙山”等一系列高质量旅游推介,进一步打响了“亲情沂蒙”文化旅游品牌。整合孟良崮等红色旅游资源,出台了《推动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完成了沂蒙红色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规划编制。沂蒙红色基因传承“1+1+N”项目创新实践获第四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我市被授予“中国红色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我市与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出品了民族歌剧《沂蒙山》,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在北京、上海、济南、临沂等地巡演,产生强烈反响。成功举办了“书圣故里·中国临沂——中国书法临书大会”,进一步扩大了“书圣故里”文化影响力。

【公共服务效能】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扎实推进“百乡千村”示范工程,综合文化服务室达到3990个、文化小广场达到5260个。组织开展冬春文化惠民季、乡音乡韵展演季系列活动,举办第十九届民间秧歌会、第十九届广场文化艺术节,全年开展文化惠民演出5500场次,放映公益电影4.3万场次。“激情四季·唱响临沭”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获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印发《关于开展“文化四季·多彩临沂”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确保农村文化活动常态化、系列化。举办第十九届广场文化艺术节,开展以“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为主题的五大活动:“唱响新时代”群众合唱汇演、“盛世强音”大型锣鼓展演赛、“舞动沂蒙”广场舞大赛、“百姓大舞台”群众才艺大赛和系列专场演出。举办2019临沂市第二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启动暨“压油沟”杯中国(临沂)国际乡村民宿设计大赛,开展“非遗产品民俗文化”进景区、“百姓大舞台”乡村才艺大赛、“舞动金秋”乡村广场舞大赛等活动。在省考核办2019年度城乡居民评价考核中,我市“文化生活”全省排名第五位。由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的全国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提升计划山东站培训于7月24日至25日在我市举办。来自山东、重庆、青海等省市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馆长、业务骨干和图书馆员近200人参加了培训。

群众文化旅游生活丰富多彩。为丰富城乡群众节日文化生活,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开展了“文化进万家·共圆中国梦”冬春文化惠民季,截至2月20日,全市共举办展演展示活动1060余场次,各类晚会372场次,送戏下乡1760余场,公益培训650余场次,旅游景点接待游客295.86万人次,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氛围。全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乡镇文化站等公益文化场馆节日期间免费开放,组织开展了各类汇演、展览、公益课堂、非遗体验活动。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市文化馆从正月初二到十一的传统戏曲专场演出,场场爆满。1月18日,2019好客山东·亲情沂蒙贺年会启动。启动仪式上,为获得省文化和旅游厅表彰的“2018年度诚信旅游放心消费示范单位”5家企业授牌,发布了2019好客山东·亲情沂蒙贺年会五大产品。中国煤矿文工团进行了精彩的慰问演出。2019年的“好客山东亲情沂蒙”贺年会策划推出了丰富多彩的贺年游、贺年礼、贺年宴、贺年乐、贺年福五大贺年产品体系。各类文博、艺术、科技场馆和地质公园、海洋世界、地下溶洞类景区推出一批青少年研学旅行项目,旅行社以“玩滑雪、泡温泉、购年货、品美食”为主题推出丰富多彩的线路产品。2019年春节黄金周全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长约16.85%;实现旅游消费总额16.47亿元,同比增长18.52%,旅游人次、旅游消费总额均实现稳中有升。2月19日,临沂市第十九届民间秧歌会举行颁奖仪式暨优秀节目展演。本届秧歌会历时半个月的时间,各县区普遍举行了秧歌汇演、展演和选拔比赛活动,全市共有610余支秧歌队、近3万基层群众参加了展演和比赛,最终评出优秀组织工作奖15个,明星秧歌队13支,金龙奖20支,银龙奖29支,彩龙奖40支。临沂市民间秧歌会已连续举办19届,已成为临沂市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品牌,是全市参与范围最广、参与群众最多、社会影响最大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之一,带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潮,极大地丰富了节日期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19年,策划了沂蒙好风光——赏花之旅、“清明·好时节”“五月花红”“端午·粽关情”等文旅活动推介会110余场次,兰陵的菜博会、费县的沂蒙山小调节、平邑县的金银花节、河东区的海棠节、蒙阴、兰山的桃花节、临沭的百合花节、郯城县的郯国书社等文旅活动,各具特色。

文化扶贫助力乡村振兴。8月21日至24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第三方对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及服务效能进行考评,临沂取得了全省文化设施建设第3名、群众满意度第2名、服务效能第8名的好成绩。全市建有农村文化小广场5260余个,基本实现了文化小广场行政村全覆盖并向自然村延伸。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建有图书馆分馆146个,文化馆分馆131个。积极打造全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样板县区,对沂南县、蒙阴县、莒南县沂蒙干部教育基地着重帮扶。举办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培训班,邀请专家对乡村基层文化活动组织与实施等进行授课,进一步提升全市基层公共文化管理质量和服务效能。2019年,探索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10月17日,全省文化旅游扶贫日活动暨精准扶贫成果展开展仪式在市博物馆举行。8月23日至24日,组织召开全市推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培训会。全市992个省定贫困村、268个重点贫困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小广场和全市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县乡村三级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基本建成。累计投入市级财政资金2.4亿元,培育了130个旅游特色镇、特色村,筛选确定了93个旅游扶贫村,完成旅游扶贫项目122个,直接带动24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796人实现脱贫。我市沂南县竹泉村、沂水县桃棵子村、兰陵县压油沟村入围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沂南全域旅游助力革命老区扶贫工作》被列为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典型案例。

【文旅产业发展】

2019年,市文化和旅游局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以产业发展为强大引擎,打造重点文旅产业项目,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以“双招双引”为抓手,积极“走出去”“请进来”,精准聚焦,培植增量,推进重点项目招引洽谈、签约落地。10月30日,成功举办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签约仪式。年内,全市签约文旅产业项目42个,投资额887余亿元。12月27日,与华侨城集团签订临沂华侨城文旅项目投资框架协议,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其中以“欢乐谷”为代表的文商旅产业项目总投资额约100亿元人民币。推动包装印刷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形成了《关于加快包装印刷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优化发展的调研报告》《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加快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印刷包装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意见》。全力做好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全链条培育、全过程服务工作,建立项目数据库,实施台账式管理。7月份,组织全市文化企业“思想解放、改革创新”培训班和文旅企业发展“银企投融资”座谈会。12月份,举办全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培训班。联合教育、体育、卫生健康等部门,推出一批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等新业态示范基地和项目,培育了山东亲情沂蒙旅游有限公司、莒南阳明工艺品有限公司等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组织第三届文化惠民消费季,建成使用“临沂文旅云”服务平台,设计八大板块,190余项活动,发放省、市、县三级文化惠民消费券近350万元,参与群众达640万人次,拉动消费3亿余元。市局被评为“全省文化惠民消费季优秀组织单位”,郯城县被列为省级示范县,两个项目被列为省级示范项目。由中国旅游协会主办、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商品与装备分会承办的2019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于9月6日在四川举行。我市选送的参赛作品在全国两万余件入围作品中脱颖而出,获2金1银1铜共4个奖项,获奖情况实现历史性突破,在全省各地市中名列前茅,也是近年来参赛作品数量最多、种类最全、品质最高、成绩最好的一次。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是全国重点旅游商品赛事之一,大赛分为20个参赛类别,涵盖了文创产品、非遗产品、民间工艺品等重点文化旅游商品种类。今年,共有来自全国3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万余件组参赛作品参与角逐。大赛对于推进文化和旅游商品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首届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于10月11日在泰安举行。我市选送的参赛作品在全省作品中脱颖而出,获3银4铜共7个奖项,展示了临沂文化和旅游产品特色。同期举办的2019山东·泰山旅游商品与旅游装备博览会上,市文化和旅游局共组织9家文化旅游商品企业赴会参展,集中展示临沂文化旅游商品快速发展取得的最新成果,受到了市民游客的一致认可,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展示效果。

【文化旅游品牌打造】

以景区提升发展促旅游转型升级。创新开展“红+绿、绿+红”融合提升工作,开展沂蒙红色旅游国家5A级景区创建和沂水地下大峡谷·萤火虫水洞5A级景区复评,沂蒙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以推动A级景区高质量发展为中心,围绕加快景区提升发展积极抓规范管理、抓复核验收、抓等级创建、抓营销宣传,提高了景区建设品质,促进了全市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全市共有A级景区171家,其中5A级1家、4A级28家;星级宾馆31家,其中五星3家、四星6家、三星16家;旅行社102家,其中出境组团社5家、赴台资质旅行社1家、全国百强社1家。启动了“沂蒙红色旅游”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的规划编制,沂水地下大峡谷·萤火虫水洞5A级旅游景区进入复评。委托第三方对全市195家A级景区进行全面复核,对不达标或存在严重问题的64家2A级以上景区进行了严肃处理,其中降级处理2家,取消等级24家。 市、县、重点旅游乡镇和景区四级游客中心网络已经初步构建起来;全市A级景区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60个,累计达到2000余个;举办2期导游讲解员培训班培训124人次。“五一”假日期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呈现新特点,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融入旅游活动,非遗体验、乡村博物馆走进各大景区,旅游景点和文化公共场馆迎来游客高峰,全市共接待游客438.6万人次,同比增长10.3%,实现旅游消费总额25.7亿元,同比增长14%。文化旅游、红色研学游、乡村自驾游深受热捧。各景区结合传统文化资源和地方文化特色,组织策划了精彩纷呈的文化专题活动,活跃假日氛围,迎接客流高峰。全市旅游市场秩序井然,假日旅游安全形势稳定,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事件。

沂蒙山成功创建世界地质公园。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中国提交申报的沂蒙山、九华山地质公园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6月2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成功创建新闻发布会。至此,全球世界地质公园达147家,我国世界地质公园达39家。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是山东省继泰山之后第2家世界地质公园。省委书记刘家义对沂蒙山成功创建世界地质公园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创建意义大,保护、教育、可持续发展意义更大!”。9月6日,第六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举办,为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颁发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牌匾,临沂作了世界地质公园与研学旅游——以沂蒙山为例”的主题报告,并在亚太世界地质公园展览中设立了展台,向世界各地来宾推介了沂蒙山地质资源和旅游产品。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山旅游度假区和蒙阴县境内,总面积1804.76平方公里,由蒙山园区、钻石园区、岱崮园区、孟良崮园区和云蒙湖园区组成,共有44个地质遗迹点,区域内特有的龟型地貌景观与历史文化高度融合。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成功创建,大大提升了沂蒙山和临沂市的知名度,提高了地质遗迹的保护力度,有利于丰富临沂文化旅游内涵和形象,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持续发力成效显著。依托自然生态、乡村民俗、历史文化等乡村旅游资源,按照“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在沂南县竹泉村召开“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邀请国内著名旅游专家,就临沂乡村旅游现状、问题、思路进行研讨,发布了“临沂宣言”。全市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点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以上农业旅游示范点106个、省级旅游强乡镇42个、省级旅游特色村86个、省级好客人家农家乐807 个;7个村被命名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8家经营户被命名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临沂市被授予“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市”。联合市农业和农村局印发《关于深化我市田园综合体旅游景区建设的意见》,组织全市各级田园综合体按照国家3A级景区标准进行打造。大力支持田园综合体开展文化旅游创建工作。12月,平邑九间棚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沂水尹家峪田园综合体、蒙阴县樱之崮田园综合体被确定为2019年度“山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指导推动沂水沂蒙风情乡村旅游片区、沂水泉庄乡村旅游片区、沂南铜井乡村旅游片区、沂南红嫂家乡乡村旅游片区、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压油沟乡村旅游片区、蒙阴岱崮地貌乡村旅游片区、平邑九间棚乡村旅游片区、郯城万亩银杏乡村旅游片区、费县大田庄果乡慢谷乡村旅游片区、蒙山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片区10个片区进行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建设,组织相关县区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基础设施提升和特色项目建设,推动乡村旅游集群发展。沂水、沂南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费县沂蒙山小调特色食品有限公司、沂水四门洞村、兰陵代村国家农业公园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优化了乡村旅游购物环境,有力助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红色文化研学游不断完善提升。设立“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科”,先后组织赴井冈山、延安、嘉兴、上海、遵义等地考察学习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经验做法,形成了《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调研报告》,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临沂市推进红色研学旅行实施方案》。组织修编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成人研学旅行课程体系,编制《沂蒙老区红色精品线路建设规划》,策划推出青少年研学游、重走沂蒙山红色游等特色研学精品线路。红色研学旅游培训机构由3家增加到19家。成功组织了全市红色讲解员大赛和32期红色研学导师培训,承办了全省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大赛。在沂南县召开中国(临沂)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大会,我市被授予“全国红色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称号。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市文化和旅游局、共青团临沂市委结合各高校暑期在临沂市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邀请了82名来自全国不同高校的大学生代表,共同举办“不忘跟党初心·牢记青春使命”——百所高校大学生“走进沂蒙山”活动。通过本次活动,大学生们深入了解了临沂红色革命历史和沂蒙精神的内涵。

【文化旅游市场推介】

拓宽文化旅游辐射半径。借助鲁南高铁、日韩航线的开通,赴日本、韩国以及北京、天津等重点国家和城市开展“亲情沂蒙”大型文化旅游推介20场。组织参加亚洲旅游展、中国国际旅交会、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首届山东国际精品旅游产业博览会、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济南旅游交易会等大型旅交会。沂蒙山云蒙景区荣获“2019中国旅游大奖”。制定市外旅游大团队奖励办法,与康辉、百事通、携程等全国著名旅游企业达成了旅客推送协议,通过实地、委托、媒体等举行推介会64场,保持省内、苏豫皖、京津冀、长三角等传统客源市场优势。鲁南高铁开通前后,相继于京津冀、苏豫皖、长三角、省内四大目标客源地进行“高铁开进沂蒙山”和“高铁环游齐鲁行”文旅营销推介会,进一步打响“亲情沂蒙·多彩临沂”品牌知名度。两个月内,共邀请文旅行业、媒体等近2000人,将临沂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红色旅游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大范围、精品化宣传,迎合了高铁文旅时代的到来。11月24日,组织参加的“高铁环游齐鲁行”复兴号高铁文化旅游推介活动被央视报道。我市客源半径由300公里拓展到600公里,有效提升了临沂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发起成立淮海经济区文化旅游联盟。1月30日,市文化和旅游局邀请淮海经济区十个市文化旅游部门,就淮海经济区文化旅游合作进行座谈,提出成立淮海经济区旅游合作联盟。市文化和旅游局多次征求其他九市文化和旅游部门意见,召集旅游企业座谈,推出政府扶持政策、媒体支持政策、景区优惠政策。制定《淮海经济区文化旅游营销工作方案》《2019年度临沂市旅游团队奖励办法》,对各类活动、会议、推介、演艺、媒体宣传给予补贴,对组团来临沂旅游大团队进行奖励;我市20多家旅游景区向十市居民推出了惠民政策。4月15日,召开联盟成立大会,通过了《淮海经济区文化旅游合作协议》《淮海旅游经济区文化旅游联盟章程》,推进联盟区域内实现景区互联、游客互送、文化互通、资源互享、政策互惠、一体化发展。

组织举办淮河生态经济带文化旅游嘉年华。为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淮安)协议》,推进成员城市间文化旅游交流合作,2019年6月,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淮河生态经济带文化旅游嘉年华系列活动,在沿淮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山东5省25市之间陆续开展文化交流、游客互送、宣传推介、企业合作等活动,收到极佳效果。借助鲁南高铁开通,策划“淮河情·中国梦”首届淮河生态经济带文化旅游嘉年华主题活动,成员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代表、书画家代表、旅行社代表、地方剧团演职人员等300余人欢聚临沂,取得圆满成功。

组织召开中国(临沂)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大会。4月24-26日,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助理张福俭,临沂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玉兰以及全国研学机构代表、全国研学基地(营地)代表、媒体记者等110多人参加。会上,临沂市被授予中国红色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对临沂红色研学旅行线路和临沂旅游大团队奖励政策进行了推介宣讲。会议举行了“中国红色文化研学旅行高端对话论坛”,原教育部教育装备中心副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书馆分会主任李玉先作“研学旅行营地的空间建设”主题演讲;国家开放大学政法教学部部长、教授,中国生态体验教育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央教科所德育中心原主任刘惊铎作“红色文化中生态思想的体验路径”主题演讲;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学术部常务副部长、世中联儿童保健与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理事徐鹏作“红色沂蒙引领全域研学实践新高度”主题演讲。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让红色文化资源成为研学旅行的重要载体等主题进行了圆桌研讨,对于推动我市红色文化研学旅行,传承弘扬沂蒙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组织文旅产品走出去。积极参与省厅组织开展的2019“好客山东”冬季旅游产品特卖会,在南京、上海、杭州进行了旅游宣传促销,重点宣传展示了临沂特色非遗文化产品和淡季精品旅游线路。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主办,中国旅游协会承办的全国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和红色旅游演艺创新成果展近日进入现场遴选和展示阶段,我市选送的沂蒙小推车、沂蒙老房子、沂蒙老粗布和折叠花盆4件(套)红色旅游文传产品成功入围,进一步宣传了沂蒙红色文化。第八届山东省文博会于9月19日在济南开幕,我市2019“亲情沂蒙”文化旅游推介会率先拉开了“好客山东”文化和旅游产品16市精品推介活动。副市长张玉兰参加了推介活动,并向现场嘉宾发放了临沂市文化旅游宣传资料,有效展示了亲情沂蒙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提升了临沂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举办了“岱崮地貌杯”2019首届临沂市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和“压油沟”杯中国(临沂)国际乡村民宿设计大赛。组织全市文旅商品企业参加第十四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第五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交易会、第九届北京国际旅游商品与装备博览会、第九届中国(无锡)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交易会等,使临沂制造名优旅游商品走出山东、走向全国。我市作品在首届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中斩获3银4铜7个奖项,在2019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斩获2金1银1铜4个奖项,其中,兰陵·白酒系列、行政总厨·调味品系列分别荣获金奖,展现了临沂文化旅游良好形象,扩大了临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文艺创作展演】

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累累。我市与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出品了民族歌剧《沂蒙山》,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配合在北京、上海、济南、临沂等地巡演70余场,产生强烈反响。配合演出我们拍摄了宣传片、组织大型图片展、编印了“沂蒙山背后的故事”宣传品。争取中央芭蕾舞团支持,创排了芭蕾舞剧《沂蒙三章》,已在全国院线演出40场。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创作推出柳琴戏《福大妮和山杠子》。柳琴戏《崔家沟》获泰山文艺奖。创作推出了以王传喜、刘嘉坤、梁兆利、许步忠等先模人物为原型的舞台剧《沂蒙脊梁》。组织第5届原创小戏展演,推出精品小戏20部。我市7部作品获全省乡村题材小型文艺作品展演奖,分别是: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柳琴小戏《月儿圆圆》荣获一等奖、歌曲《沂蒙姑娘》荣获二等奖、歌曲《新沂蒙小调》荣获三等奖;莒南县文化馆歌曲《大秧歌》和小品《俺还打折》、平邑县文化馆歌曲《沂蒙红烛》、兰陵县柳琴剧团小品《婆婆也是妈》均荣获三等奖。

民族歌剧《沂蒙山》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6月20日和21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和临沂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品的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在临沂举行两场演出。家乡的观众热情高涨,被这场筹备多时的大型民族歌剧深深触动。150分钟的演出,掌声此起彼伏。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联合日报、齐鲁网报等多家媒体对《沂蒙山》“回家”演出做大量宣传报道。市局配合演出拍摄了宣传片、组织大型图片展、编印了“沂蒙山背后的故事”宣传品。《沂蒙山》自2016年10月开始策划,剧组先后11次到临沂进行采风。该剧先后入选2018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2019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滚动扶持剧目、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19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入选剧目。2019年8月,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首演以来,已在北京、福州、济南、沈阳、上海等地演出80余场,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在全国树立起了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鲜艳旗帜。

成功举办“书圣故里·中国临沂”中国书法临书大会。2月21日,“书圣故里·中国临沂”中国书法临书大会在市美术馆启动。大会得到书坛广泛关注,累计投稿作者8962名,收稿16972件。终评206名作者作品入展,综合评分前60名作者,作为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一次入会条件,进一步打响了“书圣故里”文化名片。9月3日,“书圣故里•中国临沂”中国书法临书大会开幕。发布了临书大会入会资格和入展作者名单。近年来,临沂市高度重视书法事业发展,打造多个书法地标性建筑,连续举办十七届书圣文化节,四届“沂蒙墨香”青少年书法展,建设了一批书法主题文化设施,挂牌命名了一批王羲之故居书法教育基地,拥有各类书法团体和书法艺术教育机构千余家,在全国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临沂书法文化现象。

芭蕾舞剧《沂蒙三章》在全国巡演。4月26日、27日晚,由中央芭蕾舞团创排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芭蕾舞剧《沂蒙三章》在临沂大剧院上演。为加强弘扬沂蒙精神精品创作,市文化和旅游局、沂南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专程赴北京,就深化中芭经典剧目《沂蒙颂》再创作事宜向中央芭蕾舞团汇报。中央芭蕾舞团组织主创人员先后多次到临沂采风,根据火线桥、永远的新娘、乳汁救伤员等真实故事,新创排芭蕾舞剧《沂蒙三章》。该剧由舞剧音乐大师刘廷禹作曲、中央芭蕾舞团芭蕾大师徐刚编舞,由国内顶尖演员出任主演。芭蕾舞剧《沂蒙三章》在临沂演出大获成功后,于10月12日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成功上演。《沂蒙三章》作为中央芭蕾舞团“2019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的收官之作,在全场2300余名观众的热切期待下燃情上演。此外,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红色旋律·时代交响》音乐会先后在株洲神农大剧院、临沂大剧院倾情上演。中央芭蕾舞团三台艺术精品在北京、湖南株洲、山东临沂三地同时上演,交相呼应,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出了一批艺术作品。以蒙阴县获命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动实践为素材,创作推出现代柳琴戏《福大妮和山杠子》。以蒙阴县“燕翼堂”刘氏家族举家跟党、毁家纾难、支援抗战事迹为题材,组织启动《燕翼堂·浮厝》创作。现代柳琴戏《崔家沟》荣获山东省文艺最高奖——“泰山文艺奖”。全市申报的小戏曲《又是一年除夕夜》《吔,俺就是个农民》、歌曲《中国故事》和民族舞剧《渊子崖》等4个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资助项目。我市“百部小戏工程”的经验做法,在2019年全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4月2日,中国文化报头版以“山东临沂:‘百部小戏工程’破解‘老戏老演’难题”进行报道。9月27日、28日,作为9部入选剧目之一,现代柳琴戏《沂蒙情》参加了“站在新时代回望经典”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山东省经典戏曲展演。7件作品入选全省乡村题材小型文艺作品(区域)展演,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2件作品入选全省乡村题材优秀文艺作品集中展演,分获一等奖、二等奖;推荐参加第二届山东省庄户剧团大赛的河东区柳琴剧团、兰陵县柳琴剧团双双荣获“十佳剧团”。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市文化馆共完成300场送戏下乡演出任务。组织现代柳琴戏《崔家沟》全市巡演。配合举办山东省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闭幕式文体展演、临沂市庆祝五一“劳动者之歌”文艺演出、八一双拥文艺演出、第十七届书圣文化节主题文艺演出、市直机关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等大型文艺活动。《遍地书香》《喜盈代村》《梦想沂蒙》等6部影视作品,上映后反响强烈。由山东影视传媒集团与临沂市委组织部、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等联合摄制,山东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临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共同出品的电影《梦想沂蒙》于8月2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首映礼。影片以“齐鲁时代楷模”王传喜为原型,融合刘嘉坤、梁兆利、曹厚海等优秀农村党员干部典型事迹,将新时期农村党组织带头人的先进事迹搬上银幕。对于展现沂蒙大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对于弘扬革命文化、激扬时代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效显著。按照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工作要求,积极推进文物考古前置和红色文化立法相关工作,立法草案经市政府第47次常务会研究通过,拟于近期颁布。沂蒙红色基因传承“1+1+N”项目创新实践获第四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承接了山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旅活动、山东省非遗传统舞蹈大赛,组织了第五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遗博览会等系列传承活动。实施了文物保护单位天网工程,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实现了天网监测全覆盖。联合市委党史研究院公布了5个红色堡垒乡镇、30个红色堡垒村。联合应急消防部门开展全市文物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组成检查组31个,出动361人次,检查文物单位890余处,整改安全隐患和问题77处。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效能。全市有博物馆、纪念馆49家,全年接待参观人数约1095.1万人次,增长率10.4%。6月6日,2019年山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旅活动在临沂启动。2019年,我市举办了山东省非遗传统舞蹈大赛、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剪纸技艺培训班、第五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鲁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乡音乡韵展演季、第十九届民间秧歌会、非遗进景区等活动。非遗月期间,各县区开展非遗展览、展示、展演等系列活动1060场次,接待市内外群众120余万人次。组织曲艺类非遗项目沂蒙渔鼓亮相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启动仪式。7月15日,省委、省政府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期间,刘家义书记亲自向中外记者介绍我市非遗传承人卞成飞作品,对非遗助力脱贫致富给予充分肯定。新华网、中国日报网、中国文化报、联合日报、大众网、人民网等12家媒体、20多名记者来临沂实地考察柳琴戏、莒南木梳、临沭柳编等优秀非遗项目,大力宣传报道临沂在激发非遗传承活力、助力乡村发展振兴等方面举措和成效。我市莒南县板泉镇和临沭县青云镇入选第二批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街道)(20个)。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春节期间群众文化生活,展示我市非遗保护成果,1月28日,201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第二届沂蒙“乡音乡韵”展演季在市文化馆启动。启动仪式上,精选了木旋玩具、泥塑、面塑、剪纸、烙画、古陶、手绣、草柳编、印花布、剪纸等2万余件富有齐鲁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和人文精神的非遗手工艺衍生品进行集中展示。展演季期间,将举办全市第十九届民间秧歌会、“二月二·龙抬头”专场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各县区将结合当地实际,广泛开展非遗展览、展示、展演等系列活动80余场次。

“沂蒙红色基因传承‘1+1+N’项目创新实践”荣获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12月28日,我市申报的“沂蒙红色基因传承‘1+1+N’项目创新实践”通过公示,从全省270个申报成果中脱颖而出,以优异成绩荣获第四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结合市委、市政府“改革创新年”“工作落实年”双年行动,围绕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扎实推进文物前置、红色文化立法。《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立法被山东省人大列为2019年度重点关注的立法项目。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施了文物保护单位天网工程,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实现了天网监测全覆盖。全市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遗迹3888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126处,市级158处。推进建设镇村红色文化展馆(展厅),公布200处市级重点抗战遗址、35处红色堡垒村。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沂蒙精神革命文物展》入选国家文物局2019年度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2019年11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19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推介项目100项。临沂市博物馆国庆特展《红色基因 薪火相承——沂蒙精神革命文物展》成功入选。按照“优化结构、填补空白、丰富门类、突出特色”的思路,推动博物馆服务效能提升,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博物馆为骨干、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类别多样、主体多元、富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全市建成博物馆、纪念馆49家,文物保护修复中心1处,其中国有22家,非国有27家,国家二级馆1家,国家三级馆2家;馆藏文物29万余件/套,珍贵文物2965件,其中,一级文物188件,二级文物318件,三级文物2459件。先后组织参加了“齐鲁瑰宝”“泱泱齐风”《中日文化交流协定》签署40周年“三国志展”等专题展览,举办了“红色基因 薪火相承”沂蒙精神革命文物展等,连续获得了“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全省博物馆十佳优秀社会教育案例”等荣誉。形成了“流动博物馆”“带着家乡历史上大学”等地方品牌,全市博物馆年参观人数1095.1万人次,增长率10.4%。

加强沂蒙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展示与传承。在县区博物馆建设历史展示厅,在乡镇、社区建成历史文化展示室311个。组织成立20余支“沂蒙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开展红色文艺精品剧目演出、经典歌曲演唱辅导培训、沂蒙精神宣讲等。启动“戏曲进校园”活动,采取优质演出进校园、组织学生进剧场、开设戏曲课程等形式,将戏曲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戏曲艺术传承发展。2019年,基本实现全市所有大中小学校每个学生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8月6日,联合共青团临沂市委开展不忘跟党初心·牢记青春使命——百所高校大学生“走进沂蒙山”活动,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百名大学生到费县、蒙阴、沂南等地探访《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为革命烈士敬献花圈、重温入党入团誓词,接受红色教育,进一步了解临沂历史文化,感受沂蒙精神。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教育职能,连续4年组织开展“流动博物馆”活动,市博物馆小分队160余次走进学校、社区、军营、乡村、企事业单位,累计服务5万余人次。连续举办七届“带着家乡的历史上大学”暑期研学活动,引导我市“准大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历史、继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目前,该活动已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品牌,先后荣获“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教学设计”“ 全省博物馆优秀社会教育活动案例”“ 临沂首届宣传文化工作创新奖”。

银雀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入选2019《国家宝藏》特展国宝。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第二季圆满落幕,在“国宝收官之夜”9件国宝入选国家宝藏特展,将在故宫博物院箭亭广场展出。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在央视揭晓,山东省博物馆甄选的文物《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入选2019《国家宝藏》特展国宝。银雀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完整简和残简近5000枚,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守法守令十三篇》《元光元年历谱 》等先秦古籍和古佚书。这批珍贵的竹简有7500余枚以上,为研究中国先秦和汉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文学、音训、简册、历法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 特别是《孙子兵法》与失传了1700多年的《孙膑兵法》同墓出土,解开了历史上“孙武、孙膑其人有无、其书真伪”的千古之谜,轰动了海内外。

【对外文化交流】

2019年,组织重点文化旅游企业参加北京国际旅交会、中国国际旅交会、亚洲旅游展等,提升了临沂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推荐费县手绣、沂蒙剪纸非遗项目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主办的《根与魂——青未了·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向香港市民展示了多彩沂蒙文化。手绣、剪纸、柳编、彩印花布等到美国、韩国、日本、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展示交流。沂蒙小棉袄惊艳亮相第二届世界老年旅游大会路演活动。10月18日,2019临沂国际合作交流大会举行,市长孟庆斌进行了主旨演讲,副市长张玉兰向海内外来宾推介了临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产品。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曹首娟与泰国呵叻府旅游体育局局长素拉思·信龙签订《文化旅游合作框架协会》,为两地文化旅游合作奠定良好基础。市局筹备的友城图片展、非遗文化展亮相会议,吸引众多外国友人目光,成为宣传临沂风土人情及双方合作交流情况的靓丽名片。作为山东省5个入选城市之一,11月12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庆斌参加了由五洲传播中心、华人频道、中国网、百度百科、新华网共同发起的外宣项目《中国推介》栏目录制,形成中、英、日、法文系列短视频,借助栏目将临沂文化和旅游的新形象推向全世界。12月14日至21日,充分利用临沂开通日本大阪、韩国首尔旅游包机有利契机,曹首娟率领文化旅游团跟随市委书记王玉君等分别在日本大阪、韩国首尔举办了2019中国临沂投资洽谈暨文旅资源推介高端对话会。临沂国际旅行社分别与日本今晚国际旅行株式会社、韩国(株)金彩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临沂百事通国际旅行社分别与日本商旅株式会社、韩国国际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拜会中国驻首尔旅游办事处、多家文化企业,达成六项合作意向,交流推介活动取得丰硕成果。首届国际手工艺术节于9月10日至15日在乌兹别克斯坦城市浩罕举办,来自78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余名手工艺人、学者、专家、手工艺行业从业人员参加了展览、手工艺大奖赛、工坊、颁奖等系列活动。我市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进邦作为我国5位受邀手工艺人之一,携非遗项目柳编作品参加了艺术节国际手工艺展,在国际舞台展示了我市非遗项目,加强了文化艺术交流。

【文化旅游市场安全】

文化旅游市场环境不断优化。2019年,实施旅游“十项行动”,推行旅游行业标准化服务管理。分别组织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宾馆、旅游行业协会等座谈,开展专项调研,摸清了底子,制定了旅游厕所革命、旅游标识更新、旅游质量提升、旅游市场整治等十个方面专项行动。组织工作专班,按照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导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温泉旅游、自驾旅游、研学旅行、旅游购物、公共服务及相关标准,分12个方面,273个单项汇总成册,在全市进行分类培训,推进贯彻执行。开展文化旅游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对全市文化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进行了排查整治。对A级景区进行复核,对不符合要求的景区进行了整改、摘牌,摘牌不达标景区24家,净化了景区环境。加强广播电视播出质量监管,对市台及部分县区台个别栏目涉及误解历史文化、播出违规广告等行为进行查处,保障了春节、两会等重要时间节点的安全播出。市级文化旅游执法全部整合理顺,大多县区实现了整体找转或派驻执法,执法力量得到加强。7月1日至10月30日,在全市集中开展文化旅游市场整治,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结合《问政山东》涉及到的问题,对全市4300余个网吧、娱乐场所,5小文旅企业,成立5个专项整治工作组,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集中整治。2019年,紧紧围绕迎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力开展“扫黄打非”系列专项行动和集中整治,重拳打击各种非法出版活动、淫秽色情文化垃圾、违法违规传播行为,全年办理行政处罚案件47起,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4万册(盘),罚款金额6.9万元。办结国家、省“扫黄”办转送案件12起,移交公安机关刑事案件3起。市“扫黄”办先后与安徽省宿州市、江苏省连云港市和宿迁市联合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交叉执法检查。每季度联合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临沂海关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实现信息共享,案件协查。与公安、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加强联防协作,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坚决移交,一律刑事处理。针对今年重大事件、重要节点、重大活动集中的实际,组织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行动。开展“绿书签”进校园签名活动,在学校张贴海报0.3万余张,发放绿书签4万余份。市、县区利用图书馆、新华书店等阵地,开展“拒绝盗版,从我做起”宣传,引导青少年支持正版,绿色阅读,文明上网。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全市举办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共销毁侵权盗版制品及各类非法出版物5.8万余册(盘)。以基础薄弱、任务突出的点位为重点,开展全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创建工作。在《临沂日报》开设专栏对各县区“扫黄打非”进基层经验做法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市、县“扫黄打非”办公室,镇(街道)工作站,村(社区)巡查队作用,在案件受理、日常巡查、举报奖励、业务培训上积极探索,继续巩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运行机制,“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建成覆盖率达100%。

  
上一条:2020年文化旅游综合数据公开
下一条:2018年文化综合数据公开
关闭窗口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 市政府网站群技术支持

地址:临沂市北城新区北京路33号 电话:0539-8726736

鲁ICP备2024103407号 网站标识码:3713000052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8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