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市文化和旅游局立即启动文旅行业复工复产工作,指导文旅企业、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场馆等根据疫情防控实际情况恢复开放,及时调整、严格管控景区恢复开放的时间,组织全市A级景区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强化最大承载量管理,指导景区完善分时段预约系统,一年来景区运行安全稳定有序。各级公共文化场馆自3月8日起陆续恢复开放。
2020年,进一步托清了全市文旅企业的底子,组织特派员定向联系服务企业,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旅游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帮助文旅企业渡难关、保发展。《理响中国》以《流程再造,迎接诗和远方》为主题,对我市文旅行业复工复产工作进行专题采访报道。市文化和旅游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20年,临沂市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沂水、沂南县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沂南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沂水县、河东区成功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地下大峡谷·萤火虫水洞创建国家5A级景区,我市5A级景区达到2家(全省共13家)。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围绕重点景区推出了系列活动和优惠措施,丰富了假期旅游市场,拉动了全市文旅市场复苏。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共图书馆13家、文化馆13家、美术馆(画院)7家。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124处、市级158处,省备案博物馆、纪念馆55家。经普查,公布可移动文物29万余件/套,数量居全省第三位;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18处,其中129处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数量居全省第一位。现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4个、省级41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人、省级22人。现有A级旅游景区170家,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其中5A级2家(全省共13家)、4A级26家、3A级63家;星级饭店29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6家;旅行社104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5家、全国百强社1家、赴台资质旅行社1家。据统计,2020年全年接待游客5028.4万人次,实现地区旅游总收入475.6亿元。
【公共服务效能】
深入实施“两个一千”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在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小广场全覆盖的基础上,坚持每年提档升级村(社区)1000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00个文化小广场,逐步向自然村延伸。至年底,全市共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064个、文化小广场6358个。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全年新建、改建提升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各50个,至年底,全市建有图书馆分馆172个、文化馆分馆172个,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12月,市图书馆文化中心分馆(城市书房)开馆,面积900平方米,配有纸质图书3万册,电子图书、有声读物20万种,阅览坐席200个。对县区级图书馆开展绩效评价,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提高了服务效能;扎实开展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全市各级文化馆全部达到一级馆标准。以“文化四季·多彩临沂”群众文化品牌为引领,先后举办2019—2020年度冬春文化惠民季、第三届沂蒙“乡音乡韵”展演季、第二十届广场文化艺术节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其中,第二十届广场文化艺术节策划举办了以“歌唱幸福·舞出快乐·畅游健康”为主题的六大活动:“经典歌曲”大家唱、“舞动临沂”大家跳、“幸福临沂”大家演、“小康生活”大家拍、“和谐临沂”大舞台、“亲情沂蒙”大家游,期间举办《沂蒙山小调》优秀传唱人选拔大赛、模特专场展演和广场舞(曳步舞)大赛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各类文化活动累计达到1800余场次,参与群众1.1万余人次。创新文化惠民工作机制,印发《关于构建“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推动文化惠民活动的实施方案》,打造辅导+培训+演出的“三位一体”的全链式服务模式,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加大公共文化数字化能力建设,全市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推出个性化线上服务,真正做到“闭馆不打烊、服务不下线”。指导市图书馆打造数字阅读平台,举办“数字‘悦’读伴成长”“阅读·与爱同行”线上读书朗诵大赛等线上阅读推广活动,市文化馆举办“群星艺术大学堂”每日一学等线上文化惠民活动。6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视察,实地察看兰山区、沂南县的公共文化服务情况。11月3日,市政协带案实地察看兰陵县、临沭县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情况。费县薛庄镇综合文化站、蒙阴县桃墟镇百泉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入选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沂南县文化馆、莒南县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旅游服务中线入选省级试点。“多彩文化·魅力郯城”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验收。在省委督考办组织开展的群众满意度调查中,临沂市“文体生活”排名居全省第五位。
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临沂启动。1月6日,2020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暨山东省集中示范活动在临沂市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群、山东省副省长于杰讲话,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一级巡视员、副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主持启动仪式。1月5日—7日,来自中国煤矿文工团、东方艺术团、中国交响乐团、国家京剧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歌舞剧院等专业院校、院团的艺术家们到临沭县郑山街道高埠前后村、临沭街道高湖村、曹庄镇朱村和沂南县后峪子村举办4场“三下乡”活动文艺演出,《谁不说俺家乡好》《我爱你中国》《亲爱的祖国》《沂蒙山永远的爹娘》等优秀节目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到文化艺术魅力,乐享文化惠民举措。
文旅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全力扶持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市992个省定贫困村、268个重点贫困村实现综合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化小广场和广播电视信号“户户通”、应急广播大喇叭“村村响”工程全覆盖。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全市组织开展“戏曲进乡村”暨“一村一年一场戏”惠民演出8066场,市直院团开展送戏下乡演出200余场。倾力打造“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工程,制定“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村居评选办法,评选公布了27个村居为“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村居。开展“巧手展风采·巾帼助脱贫”——沂蒙乡村巧妹手工艺技能大赛,推动妇女自主创业和居家灵活就业,帮助贫困妇女树立脱贫信心;评选公布十佳非遗手工艺传承实训基地、十佳非遗扶贫带头人,培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大力开展旅游扶贫,7月4日,山东文旅扶贫带货大汇在兰陵县压油沟旅游区启动。总结推广全市30个文旅扶贫典型案例;临沂市和沂南、兰陵、临沭等县区4个文旅扶贫案例入选山东省文化旅游扶贫典型案例;沂南全域旅游助力扶贫、兰陵县压油沟村“企业+政府+合作社+农户”的组合模式2个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
【文旅产业】
推动文旅行业复工复产。在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立即启动文旅行业复工复产工作,指导文旅企业、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场馆等根据疫情防控实际情况恢复开放,及时调整、严格管控景区恢复开放的时间,组织全市A级景区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强化最大承载量管理,指导景区完善分时段预约系统。2月27日,率先召开全市包装印刷企业开工开赛推进会,建立“问题收集解决”“政策落实”清单,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企业复工困难,推动高效复产。对全市130家重点文旅企业开展特派员定向联系服务工作,编印下发稳企援企政策工具包,制定文旅企业疫情防控和开业指南,在全省率先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旅游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全行业稳步复工。帮助企业落实政策,发放补贴134.82万元,率先完成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1460万元。《大众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及新华网等媒体对临沂市文旅行业复工复产举措进行宣传报道。山东大型电视理论栏目《理响中国》以《流程再造,迎接诗和远方》为主题,邀请临沂市作为全省文旅部门唯一代表进行专题采访。联合市农业农村局下发《关于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促进复工复产的通知》,开展“旅行社+农产品”“设施农业+旅游”“自驾游+后备箱”“美丽乡村+景区”系列专项活动。指导沂水县、费县联系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助旅贷”金融产品,沂水农商银行为文旅企业提供综合贷款支持金额10780万元,费县农商银行为文旅行业贷款1.1亿元。其中沂水“助旅贷”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学习。
培优建强文旅产业。组织65家重点特色文旅企业和沂南县参加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临沂华侨城大型文旅综合开发项目成功签约,兰陵王城项目进行路演推介,博览会交易额达267万元。举办第五届中国(临沂)文化用品博览会,全国各地500余家文化产业参展商、3万余人次采购商和150余家临沂本地文化用品生产企业参会。围绕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开展旅游招商引资,积极“走出去”拜访知名企业43次,先后接待黑龙江城市建设集团等近百家企业来临沂市实地考察洽谈项目。组织“知名文旅企业家山东行”——临沂站活动,协调促成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沂南中小学综合实践营地项目的签约。11月份,举办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签约仪式,15个涉及旅游开发、田园综合体、文创小镇、生态民俗、研学实践、温泉康养、体育旅游等方面的精品文旅项目进行现场签约。孵化培育文化创意、精品旅游产业“雁阵形”集群和集群领军企业,沂水县地质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精品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开工率和年度累计完成投资数均居全省“十强产业”前列。12月,举办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开展示范创建评选活动。山东蒙山龙雾产业有限公司、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获评第二批“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临沂金胜花生文化产业园、山东崂山矿泉水健康饮水科普中心获评第三批“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临沂雪山彩虹谷体育旅游基地获评首批“山东省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天蒙药谷康养旅游基地获评首批“山东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郯城木玩产业园项目、彩虹文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项目、临沂鲁美达工艺品有限公司、山东天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入选第六批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文化企业。朱家林项目入选全国文化旅游与金融合作优秀案例。
文旅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组织开展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创建工作,评选出沂南竹泉村旅游区等10家临沂市首批文旅网红打卡地,沂水县彩虹文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民俗商街等20家全市首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组织“全民阅读、书香临沂”“夏季书市”“票友大舞台”、博物馆之夜、美术馆之夜等系列活动,丰富夜间文旅消费内容。策划举办“相约春天,最美沂蒙”临沂人游临沂、六个“一十百”文旅嘉年华等系列活动,3月在全省率先线上启动第四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围绕6大体系123项主题活动,精心策划推出优质线上文旅服务和产品,全市共申请文旅惠民专项资金1360万元,市县两级共发放消费券1068万元,直接带动消费近6000万元。举办各类公益文化旅游活动共37313场次,参与群众达1298万人次,间接拉动消费12.8亿余元。文旅惠民消费季工作多次被《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大众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等各级媒体宣传报道。创新开展“网红直播+助农脱贫+电商服务”惠民消费活动,组织非遗产品网络直播推介,2020年全市非遗企业线上线下销售额达20.32亿元。承办第四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缤纷暑期消费月启动仪式,组织了65家重点特色文旅企业和沂南县参加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博览会交易额达186万元。11月7日,2020“冬游齐鲁·好客山东惠民季”启动,临沂作为主会场之一,同步启动“冬游齐鲁”系列惠民活动。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七大网络平台,培育推出100条冬季旅游线路,临沂市有13条线路入选。组织举办第五届中国(临沂)文化用品博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家文化产业参展商,3万多人次采购商和150多家临沂本地文化用品生产企业参会。“清凉初夏,遇见最美临沂”——临沂市文化旅游网络推介会、兰陵县“压油沟原乡水音季”暑期夜游营销活动入选2020年度全省文旅网络营销“最佳创新”优秀案例。沂水县2020年第九届山东沂水(泉庄)网络桃花节入选2020年度全省县(市、区)级文旅管理机构网络营销十佳优秀案例;沂蒙山云蒙景区“第三届蒙山丰收节”活动入选2020年度全省文旅企业十佳优秀案例。临沂市文旅局被表彰为第四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优秀组织单位,9个企业(产品)入选“第四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品牌榜”,上榜数量居全省第二位。
【全域旅游】
坚持规划指导。编制完成《沂蒙精神纪念地创建国家5A级景区提升规划》,组织研讨论证和专家评审,市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听取汇报;编制完成《临沂市文旅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临沂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指导沂水、蒙阴等县开展系列规划编制评审工作。
强化景区动态管理。推荐莒南无极鬼谷、沂南朱家林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通过省厅景观质量评审。积极开展景区智慧化建设,督促指导21家AAAA级以上景区完成门票预约和客流监测系统建设。全年创建AAAAA 级旅游景区1家、评定AAA级旅游景区4家、AA旅游景区1家,取消质量等级景区5家。7月25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带队到临沂市调研全域旅游发展工作,对临沂市全域旅游发展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提升发展乡村旅游。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精品旅游特色村)10个,数量居全省第一位;4个小镇、13个村庄通过省文旅厅精品文旅小镇、景区化村庄验收;联合14部门制定《关于促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涌现沂蒙云舍、淞山隐舍、富泉山居、龙门小筑、云水间等大批精品民宿。组织参加全省旅游商品展销会,3家企业在2020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获银奖,在第二届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中,临沂市获优秀组织奖,2项作品获铜奖,4项作品获优秀奖。牵头打造蒙山八大园区旅游线路产品攻坚战,实施了蒙山5A级提升、东蒙小镇、钻石公园博物馆、岱崮地貌崮上草原、椿树沟花溪樾、蒙阴云蒙湖康体小镇、孟良崮、天蒙景区沂蒙山小调提升、临沂大学•沂蒙乡村振兴学院、费县大田庄乡牛岚运动康养、蒙山古道-历史文化游线策划设计等项目,顺利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联合市委宣传部评选全市十佳红色研学基地,联合市教育局命名一批“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孟良崮景区等4家单位被命名为省级中小学研学基地。策划推出青少年研学游、重走沂蒙山红色游、沂蒙红色经典游、军事游等特色研学精品线路。12月9日—11日,联合市委组织部举办全市红色讲解员培训班暨全市红色讲解员大赛,评选出全市首届红色讲解员“十佳教学明星”、6名“全市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及部分优秀红色讲解员。组织实施的“沂蒙红色基因传承‘1+1+N’项目创新实践”项目获评第四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红色沂蒙 薪火相传——沂蒙精神红色研学之旅》《亲情沂蒙临沂红色研学旅行》分别获得2020年山东省首届研学线路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沂南县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参加全省旅发大会。2020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于9月16日—17日在济南开幕。临沂市在博览会、签约会、工作会议、路演等多个大会重要环节中均有重点推介活动,展示“亲情沂蒙,多彩临沂”良好形象。在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王安德以《红色引领绿色打底加快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为题作交流发言。在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上,临沂市以沂蒙精神为主题,精心布展360平米的主展区,重点展示临沂市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果。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项目服务平台精品项目交流对接会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对接会上,临沂市兰陵王城等9个项目进行现场推介,临沂华侨城大型文旅综合开发项目进行现场签约。
打造长三角地区休闲旅游后花园。根据市委、市政府“对接长三角、打造后花园、实施乡村振兴‘三步走’”决策部署,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对接对标长三角旅游市场,深入长三角重点城市开展市场调研,策划推出系列精品线路,协助市政府拍摄制作了乡村振兴三步走宣传片,组织各县区、重点文旅企业赴上海、苏州、宁波、杭州、无锡、南京等长三角重点客源城市开展“亲情沂蒙 红色临沂”文旅推介会,与浙江省旅游集团、上海春秋旅行社、康辉旅行社、苏州同程旅游集团等大型旅游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在项目招引、游客互换、同城待遇、互惠合作等方面与长三角客源城市开展了一系列合作。12月9日,来自上海旅行社协会虹口区分会20家精英旅行社的负责人来临沂踩线。7月、12月两次筹备召开全市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打造长三角后花园现场观摩会,邀请著名学者专家陈国忠为全市领导干部作辅导报告,在全市形成共同打造长三角后花园整体合力。全年接待长三角地区游客380余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38.95亿元。
推动区域交流合作。1月14日,市文旅局发起召开2020鲁南经济圈文化旅游合作对话会,济宁、菏泽、枣庄、临沂4市参加,围绕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共享文旅资源、共建文旅市场、共创文旅品牌,携手开发区域文化旅游线路,共同打造精品文化旅游产品,合力提升区域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行全面协商。7月23日,鲁南经济圈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临沂举办,签订《鲁南经济圈红色文化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成立文化旅游联盟,发布鲁南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出“红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鲁南经济圈首批景区景点同城化政策,发行淮海惠民旅游卡,组织4市重点旅行社、媒体进行踏线采风。举办鲁南经济圈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鲁南经济圈四市书法作品联展,组织开展“红色经典·鲁南乡韵”红色戏曲进景区展演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11月,“淮河情·中国梦”——第二届淮河生态经济带文化旅游嘉年华民歌汇演在临沂举办。沿淮流域15支民歌队伍奉献《沂蒙山小调》《运河四季风》《永远美丽的城》《西部情歌》等优秀民歌曲目,并分赴兰山区、费县和莒南县进行演出。9月22日—24日,市文旅局赴浙江省温州、丽水、金华、湖州、杭州等市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夜经济发展经验。积极对接重庆市城口县、青海省海晏县。9月7日—11日,市文化和旅游局赴海晏县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共同探讨了进一步加强两地文化旅游合作事宜,签订《文创产业合作交流框架协议》《中藏医合作交流框架协议》。组织开展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文化旅游(临沂)推介会、重庆市城口县文化旅游推介会,宣传推介两地旅游资源和特色旅游产品。
【文艺创作展演】
加强重点题材创作。以蒙阴县“燕翼堂”刘氏家族举家跟党、毁家纾难、支援抗战的事迹为题材,联合山东省京剧院合作创排京剧《燕翼堂》,该剧入选2020年山东省舞台艺术重点创作项目。以兰陵县深入实施“四雁工程”、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为素材,创作推出现代柳琴戏《雁舞兰陵》,9月22日成功首演。组织主创团队对现代柳琴戏《福大妮和山杠子》进行修改提升,12月4日举行提升后首演,该剧获第九届临沂市“沂蒙文艺奖”戏剧类一等奖。 联合市民政局和沂水县委、县政府以沂水县实施殡葬改革中发生的真实案例为背景,创作编排全国首部反映殡葬改革的方言话剧《樱桃崮下》,5月首演后,在济南、临沂等地巡演50余场,11月19日晋京演出2场。围绕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等主题,组织发动全市文艺工作者开展主题文艺创作活动,推出一大批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型文艺作品,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推送展播。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创作的柳琴小戏《父亲》入选省文化和旅游厅2020年度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创作扶持项目。组织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恢复《三击掌》《闹书房》《打干棒》《拾棉花》等优秀传统柳琴戏剧目,刘莉莉入选2020年度“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项目。10月18日—11月2日,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传统柳琴戏《灵堂花烛》《梁祝》到江苏、安徽、河南、山东4省5市进行10场巡演。12月,刘莉莉携《樊梨花》选段参加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1年新年戏曲晚会,作为16个入选的中国优秀传统剧种之一,柳琴戏首次登上全国戏曲晚会的舞台。组织排演民族歌剧《沂蒙山》(临沂版),全年演出18场;策划举办现代柳琴戏《沂蒙情》双拥专场演出、市直老干部情况通报会文艺演出、全市各界人士茶话会文艺演出、武警双拥文艺晚会、市七届运动会开幕式文体展演、第五届中国(临沂)文化用品博览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市“十三五”全民健身工作巡礼颁奖盛典文艺演出、沂蒙工匠暨最美职工颁奖晚会等活动。
打造“书圣故里”文化品牌。9月4日,2020“书圣故里·中国临沂”中国书法临书大会在临沂市美术馆开幕。活动共收稿20425件、作者10874名。11月23日,同源——第二届中国画作品展开幕。同源——第二届中国画作品展的评选委员会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在评委库中遴选专家组成,征集全国来稿共计4986件。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7月1日,《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颁布施行,为国内首部以红色精神资源保护与传承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印发实施《临沂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细则》《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涉及文物保护单位和2万平方米以上的国有建设用地在土地出让前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确保“拿地即开工”,着力破解制约建设项目落地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形成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及经济建设双赢的发展格局。开展文物安全专项行动,完成全市296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巡查。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联合市直15部门印发《临沂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公布临沂市重点抗日战争遗址201处、红色堡垒村(镇)85处。 组织举办“跟着共产党走——临沂革命文物展”“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专题展”等专题特色展览。 8月26日,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研讨及业务培训会在临沂市召开。
推动非遗保护传承。7月,在第五十五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和第十二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上,临沂市获得12枚金牌、20枚银牌。10月,在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全市有20余个项目参加线上活动,2个项目被省文旅厅选定参加线下展览。在传统工艺比赛“匠人匠心”云竞技活动中,临沂市3名传承人战胜全国800余名选手,闯入决赛,以“美好生活”为题进行构思创作,最终获两个二等奖,一个优秀奖。组织对县区推荐申报的非遗项目进行审查、初评、专家评审,提请市政府公布88个项目为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个项目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开展202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第三届沂蒙“乡音乡韵”展演季、“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抗击疫情 临沂非遗人在行动”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遗作品展、“匠心传承 赓续文脉”直播访谈、第六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网络非遗博览会、“携手战疫情 非遗保健康”线上宣传、“观非遗精品,赏萤火奇观”之非遗进景区等系列活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遴选沂蒙布贴画、柳编、手工鞋垫、锡器制作、火笔画等9个项目开展“非遗云课堂”网上教学活动,依托网络平台,介绍非遗知识和传授非遗项目制作技艺。在“沂蒙乡村休闲养生”线路中观赏周姑戏,在“游沂蒙山水品特色美食”线路中品尝兰陵全羊汤,在“跟着歌声游红色沂蒙”线路中唱响《沂蒙山小调》,在“兰陵文化体验”线路中品尝兰陵美酒等,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加快完善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12月,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关于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的公告》,临沂9家博物馆、纪念馆上榜,上榜数量居全省第三位。临沂市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沂水县博物馆、山东省天宇自然博物馆、临沂天泽木文化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兰陵县博物馆、沂南县博物馆、平邑县博物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全市已建成备案博物馆、纪念馆54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家,国家二级博物馆3家,国家三级博物馆6家。贯彻落实《关于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组织实施博物馆藏品保护、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改陈布展等项目,对博物馆展厅、库房等监测、调控等设施设备进行提升改造,推动博物馆藏品实现科学保护利用。组织开展展览展示和社会教育活动,举办第八届“带着家乡的历史上大学”暑期实践活动和第二季“不忘跟党初心、牢记青春使命——百所高校大学生走进沂蒙山”系列活动。打造“银雀山兵学论坛”“东夷文化论坛”“带着家乡的历史上大学”等特色活动品牌,年均接待观众1000余万人次,“流动博物馆”年均开展进基层活动220余场次。在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筹划“凝固的艺术——汉画像石拓片展”,与临沂广播电台合作推出“文物电台:听·见‘临沂瑰宝’”节目,志愿者团队推出“中国古代货币史”公益讲堂等。
【文化旅游市场管理】
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有效发挥全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指导、协调、督办职能,打击各种非法出版活动、淫秽色情文化垃圾、违法违规传播行为,营造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5起,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 23330册(盘)。办结国家、省“扫黄”办转送案件3起,移交公安机关刑事案件3起。
全面净化文化旅游市场环境。结合《问政临沂》曝光问题开展网吧专项行动,查办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案件15起,罚款21万元;严厉打击擅自从事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及淫秽色情低俗演出,排查未备案营业性演出活动136场次,擅自从事营业性演出活动128场次;开展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行动,检查宾馆113家;开展全市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及星级饭店、旅游景区专项检查,打击“黑旅行社”“不合理低价游”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广泛宣传,建立线索摸排上报工作机制。筑牢文旅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底线意识”,落实“属地管理”,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隐患拉网式大排查和季度重点行业单位安全生产考评,及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有效堵塞安全生产管理漏洞,全市共检查经营单位11062家次,出动执法人员22124人次,办理文化市场案件333件,接办文旅市场各类咨询投诉1083起,其中,12345及电话咨询1021起,12301平台62起,办结率100%。由市扫黑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临沂市扫黑除恶主题创作漫画展在市美术馆开幕,共收到来自全国各省市漫画创作者、爱好者投稿1321件,评选出150件优秀作品参加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