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传承民艺之美、发展“指尖经济”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全市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支持和关心。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始终坚持把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的放在重要位置,在国家、省文旅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非遗保护传承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大力挖掘非遗线索,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目前,全市摸底排查非遗线索1万余条,其中谱系清晰、特色鲜明、有发掘价值的1400余项已纳入项目库管理。2022年,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名录;24个项目入选省级名录,数量及增幅均占全省第三位;开展了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认定工作,116个项目和113人入选。举办各类非遗保护培训班,选送非遗传承人到山艺、山工艺等高校学习,建立非遗展厅和传承人工作室,使非遗传承人群和从业者增长了学识、拓宽了眼界、提高了技艺。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省级65项,市级326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22人,市级267人;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4个,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基地1个,省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6个。郯城县“红色沂蒙 非遗传承”活动入选山东省非遗保护亮点工作;费县手绣传承人卞成飞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劳动模范;费县手绣传承人卞成飞、沂蒙小棉袄吴照京、莫氏绒绣莫宗荣、高榆木梳丁明文被评为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木旋玩具传承人樊继美、临沭柳编传承人杨进邦、彩印花布传承人张明建、柳琴戏传承人刘莉莉被评为省模范传承人。
二、探索非遗元素与旅游结合,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将非遗元素融入旅游中,在“沂蒙乡村休闲养生”线路中赏周姑戏,在“游沂蒙山水品特色美食”线路中尝兰陵全羊汤,在“跟着歌声游红色沂蒙”线路中唱《沂蒙山小调》,在“兰陵文化体验”线路中品兰陵美酒等,有效提升和深入挖掘非遗的旅游体验和价值功能,进一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依托重点文化设施、旅游景点,开展非遗展演展示,帮助繁荣发展旅游经济。先后在临沂大剧院、河东龙园、沂州古城、沂南竹泉村等景区开展非遗展演展示活动。通过柳琴戏、弦子戏、渔鼓等精彩的展演活动,剪纸、手绣、草编、面塑、糖画等现场体验活动,为游客们提供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的同时,让游客感受到沂蒙特色文化,进一步增添了市民生活乐趣。采取“旅游+销售”的方式,在全市旅游景点设立手工艺品展厅、展馆或销售点,给游客提供集文化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创产品。沂州里特色商业街、沂州古城、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入选数量居全省前列。
三、实施“山东手造˙产自临沂”工程,积极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拓展非遗助力扶贫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开展手造资源调查摸底,经过梳理,临沂“手造”项目185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36项。推荐相关企业参选“山东手造·优选100”,其中9家企业入选,7家提名。评定手造特色乡村33个,建设市级非遗工坊64处、县级186处,认定手造传承人60名,其中费县手绣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全省3个),费县手绣、琅琊草编织工坊入选省级非遗工坊;郯城挖掘手造资源,推动文化“两创”走深走实,获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推广;琅琊剪纸作为临沂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首次在阿里拍卖上运用区块链技术成为数字藏品。举办“山东手造·产自临沂”数字赋能专题培训班、技能大赛、木梳文化节,邀请专家对相关内容进行专题培训,鼓励引导手造企业激发创意设计活力,丰富非遗产品。开展“山东手造·产自临沂”非遗购物节活动,开拓电商营销渠道,引导手造企业积极加入淘宝、京东、抖音、快手、临沂文旅云等线上平台,开展手造产品线上销售活动。同时通过直播平台,邀请网红走进手造产品制作现场,以沉浸式体验展现沂蒙传统工艺魅力,开展沂蒙特色手造产品网络推介,引导网上消费,激发大众消费潜力。2022年,全市非遗类产品销售额71亿。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有不足之处。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吸纳您的建议,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保护和传承好身边的文化遗产,推动非遗融入生活,助力乡村振兴,让非遗在我们的手中薪火相传。
再次感谢您对临沂文化旅游事业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的关心与支持优秀传统文化事业。祝您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