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585729837/gdj/2024-0000117  发布机构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
 存放位置   公开日期  2024-08-20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对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32号提案《关于发挥传统文化优势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对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32号提案《关于发挥传统文化优势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2024-08-20   作者: 点击数:  

民革临沂市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全市弘扬传统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我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工作持续推进,通过深挖传统文化内涵、提升生产性保护水平、加大营销宣传力度等渠道,有效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创造更大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一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持续开展文化资源挖掘与研究,对临沂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提炼出具有时代意义和市场潜力的文化元素。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文化内涵,系统梳理琅琊文化、孝悌文化、东夷文化等临沂特色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价值体系和道德精髓,挖掘其古朴敦厚又不乏进取精神,不尚浮华、不慕富贵,办事认真求实、待人忠厚有札,以孝为本等具有时代价值的内涵进行现代表达。

二是推动文化与演艺融合发展。加强展现沂蒙文化、弘扬沂蒙精神等主题舞台艺术剧目创作,推动宣传孝文化的演艺项目如柳琴戏《王祥卧鱼》《墙头记》《婆婆也是妈》进景区,守好红色根脉,命名红色堡垒村(镇)171处,创建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19个,全市9个县均被列入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成功获批。根植红色土壤,先后推出《沂蒙情》《沂蒙组歌》《沂蒙山》《沂蒙那段情》等红色文艺精品17部、《跟着共产党走》《识字班》《民兵连》等群众性红色小戏小剧120余部,“沉浸式情景小剧:讲好红色故事的沂南实践”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三是提升传统文化活力利用水平。将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线路,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建成运营“水韵琅琊”、琅琊古城、郯国古城等一批优质文旅项目,创作推出“夜画琅琊”“国秀·琅琊”“只此琅琊”“琅琊风云”等一批优质旅游演艺项目,广受好评。琅琊古城、沂州里特色商业街、沂州古城、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琅琊古城自营业以来日均接待游客6200人次,实现综合营收2亿元。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建设非遗工坊265处,打造手造特色乡村33个,其中费县手绣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琅琊剪纸等4个工坊入选省级非遗工坊,《郯城县“非遗+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获第六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上半年全市非遗类产品销售额达36.5亿,带动农民增收7.3亿元。做强文创产业,打造“礼遇·临沂”文创品牌,先后开发竹简、胡人骑狮、千年银杏树、画像石等30多个系列、500多种特色文创产品。暑期期间,市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额直线上升,其中冰箱贴销售额同期增长200%以上。

四、营造良好宣传氛围。组织开展各项宣传展示活动,发挥非遗传承人、文化带头人等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在社区、学校、景区、企业、商圈等基层单位打造“最美零公里 传习在基层”传统文化传习驿站平台,开展传习体验活动,让民众在宣传活动中提升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借助微信、抖音等媒体,及时发布推送生动形象、内容鲜活的图文、视频,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双创的兴趣与信心。组织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交流活动等省内外各类展会和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临沂优秀非遗项目走出去,组织费县手绣、琅琊剪纸、蒙山妈妈老粗布等非遗项目赴韩国、澳门、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展览交流,取得良好反响。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有不足之处。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吸纳您的建议,立足新时代,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让非遗火起来、传下去,为推动非遗特色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8月20日

  
上一条:对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97号提案《关于做大做强“临沂手造”产业的建议》的答复
下一条:对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16号提案《关于加快推进沂蒙非遗“走出去”的建议》的答复
关闭窗口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 市政府网站群技术支持

地址:临沂市北城新区北京路33号 电话:0539-8726736

鲁ICP备2024103407号 网站标识码:3713000052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8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