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852681291/gdj/2019-0000017  发布机构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
 存放位置   公开日期  2015-03-18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5年工作要点

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5年工作要点

2015-03-18   作者: 点击数: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2015年全市文广新工作的主要思路是: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建设红色临沂,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这一中心;突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两个重点;做好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中国(临沂)国际艺术大展三项任务;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文艺精品创作、广播电视管理、群众文化活动四个突破;强化党的建设、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宣传调研、服务模式创新五个保障。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一个中心

2015年全市文广新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红色临沂、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这一中心,坚持文化事业与产业并重,坚持文化传承与发展并重,扎实做好工作。一是以弘扬沂蒙精神为主旋律,推动红色临沂建设。大力传承红色文化,发掘弘扬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基层文化。二是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总目标,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加大文化资金投入,对接群众文化需求,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实施干部县区包干制度,真正扎根基层,开展工作。三是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载体,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使八项规定、刹“四风”、党风廉政教育、反腐倡廉成为机关常态,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四是以深化体制改革为抓手,进一步理顺职能。按照上级部署,进一步优化部门机制,明确工作职责,不断深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推广绩效考核机制。五是以打造法治政府为目标,坚持依法行政。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和精神需求。

二、突出两个重点

(一)开展十大文化行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研究阐发——“十大文化工程”。启动组织挖掘整理临沂优秀传统文化“十大文化工程”,着手整理编撰《临沂历史文化名人》、《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临沂柳琴戏传统剧目》、《临沂抗战纪念地》、《沂蒙红色文化研究与发展》、《临沂市文物精品介绍》、《临沂市“乡村记忆”名村古镇》、《临沂市行业、民间博物馆概况》、《临沂名门望族和著名家族》、《临沂著名历史书院》系列丛书等。

2.保护弘扬——“乡村记忆工程”。深入开展“乡村记忆”普查,启动市级“乡村记忆”试点单位评选工作,组织开展“乡村记忆”普查成果展。要统筹保护与弘扬的关系,打破“盆景”工程的束缚,妥善处理遗产保护与文化民生的关系,注重工作的创新性和灵活性,既要符合“原生态、原居民、原文化”的要求,又要尊重群众意愿,真正实现“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3.传承展示——博物馆体系建设。加强国有博物馆建设和管理,建设县区博物馆、乡村博物馆,扶持行业、民办博物馆发展,完善具有临沂特色的博物馆体系。整合盘活全市馆藏文物资源,集中打造特色博物馆和特色精品展,做好兵学城布展、姓氏文化馆展、抗战文物展、红色革命遗迹展等工作。

4.交流互鉴——“请进来走出去”。要发挥好交流互鉴的作用,做好乡村儒学、王羲之砚池笔会、银雀山兵学论坛、带着家乡的历史上大学以及各类境外文化交流活动。既要在器物的层面、技能的层面走出去,又要在思想的层面、价值的层面特别是核心价值的层面走出去。

(二)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标准化——完善服务平台建设。对当前县、乡、村文化设施现状进行调研,制定《临沂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以及《临沂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加强文化服务主体与被服务对象的对接,建立服务群众需求和评价平台。结合国家一级馆、二级馆的评估定级标准,全面提升县区“两馆”建设服务水平。加强市、县图书馆、群众文化馆上下联动,强化市级100处基层文化辅导站建设,逐步建立理事会制度。完善临沂“文化网络超市”平台建设,开通“流动图书馆”延伸服务。

2.均等化——整合文化资源布局。要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为依托,推动文化资源不断向基层倾斜。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加快推进建设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00个,配齐配强专职人员,确保充分发挥基层服务阵地作用。深入开展“种文化下乡”活动,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开展“村村响”工程。以省、市“为民实事”为载体,切实做好“一年一村一场戏”、“一月一村一场电影”等工作任务。

3.社会化——强化管理机制建设。参照国家、省里的做法,成立文化行政部门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参加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明确议事规则,落实责任分工。研究制定市、县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办法和目录,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参与机制。将文化惠民演出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明确演出任务、补贴、考核等制度细则。各县区文化馆结合县区地方剧种的实际情况,加挂剧团牌子,重点打造40个能够独立演出的优秀庄户剧团,形成“市直院团+县区院团+庄户剧团”三级联动的演出机制,承接文化惠民演出任务。

三、明确三项任务

(一)继续做好“一普”等文物保护工作。按照上级“一普”工作阶段性要求,建立普查档案和国有可移动文物名录,开展文物普查认定和信息采集登录,做好国有可移动文物认定、数据采集登录和审核工作。以此为契机,对全市文物分布、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一次摸底调查,积极开展非遗名录、非遗传承人和文保单位申报,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做好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按照“一红一片一环两带七区”的规划,推进田野考古及大遗址保护工作,做好鄫国故城、南武故城等重点项目的申报工作。

(二)全面启动版权示范城市创建。争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许可,全面启动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进版权社会服务工作。做好版权登记、知识产权宣传、软件正版化等基础性工作,开通网上著作权登记平台,努力提高全市版权登记数量,推进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应用。

(三)举办第二届中国(临沂)国际艺术大展。在2014中国(临沂)国际艺术大展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积极筹办第二届中国(临沂)国际艺术大展,加强与主办方的沟通联系,深化合作,进一步完善探索政府引导、部门配合、企业主办、市场化运作的展会模式,创新合作方式,打造国内一流的品牌艺术展会。

四、实现四个突破

(一)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新突破

1.着力推进文化主导产业健康发展。按照“一个主导产业、一批骨干企业、一个区域品牌”的思路,刺激文化消费,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着力抓好以鸿儒集团为龙头的绿色出版产业、以书圣文化城为代表的书画艺术产业,以中国兵学城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以郯城中国结和临沭柳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开发产业。

2.提高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跟进服务。做好书圣阁、食乐淘电商基地等落地项目的跟进服务。研究出台《全市规范书画市场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上海文交所、朵云轩、保利拍卖有限公司等书画艺术品二级市场的健康发展。启动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评选,以重点文化园区带动绿色版权、书画产业等规范发展。

3.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文化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建设,积极推动文化与金融、科技、旅游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依托沂南、河东影视基地等一批生态资源优势强的文化产业项目,吸引电影、电视剧组落地临沂影视城,形成影视拍摄的聚集效应。加大对托普网络等地方新兴技术型企业的扶持,加强对外沟通协作,推动动漫游戏产业、新兴电子商务市场的规范发展。

(二)实现文艺精品创作新突破

1.做好舞台艺术精品的创作提升。抓住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间节点,重点做好柳琴戏《沂蒙魂》、音乐剧《血战渊子崖》等重点剧目的创作,推出20部优秀新创作小型戏剧在全市巡演。完善提升“群星奖”初选的6部入选作品,力争在十一艺节“群星奖”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在巡演中修改提升现代柳琴戏《又是重阳》,打造反腐倡廉样板教材。

2.做好美术精品创作展示。以抗战胜利70周年为创作主题,组织全市优秀画家开展命题美术创作,并举办好创作成果展览展示。以“画沂蒙、展沂蒙”为主题,继续深入开展“百名画家画沂蒙”、“沂蒙画风”成果展、“红色沂蒙·美丽家园”创作展等活动。

3.做好山东省第十届文化艺术节相关工作。承接好红色文化主题活动,精心组织《文化的力量》沂蒙红色文化研讨会、《难忘的岁月》红色剧目展演、《永恒的记忆》沂蒙红色纪念展等活动。争取承办大型艺术赛事、美术展等,统筹安排县区活动,将县区的活动整体规划、组织、宣传,丰富艺术节整体内容,体现“市市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宗旨。

(三)实现群众文化活动新突破

1.精心组织群众节会文化活动。举办好一年一度的广场文化艺术节、民间秧歌会、非遗展演等品牌响、影响大的活动。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好各类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创新服务形式,延长时间跨度,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扩大活动影响。

2.深入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发挥市、县专业院团的人才优势,建立上下联动的服务机制,编排易学易演的小戏、小品,汇编成演唱材料,组织各县区专业院团、优秀庄户剧团在全市基层演出,让文化活动常驻群众身边。

3.引导群众自发开展文化活动。依托乡村大舞台、庄户剧团,引导群众开展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完善广场舞大赛、街舞大赛、民歌大赛、十佳文化广场评选、十佳社区文化活动评选等比赛激励机制,让文化大院活起来、让农家书屋动起来、让广场舞跳起来。

(四)实现广播电视管理新突破

1.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严肃宣传纪律、规范宣传行为,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全市各级广播电视部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始终围绕聚焦中国梦主题、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源和反映火热现实生活等宣传重点。

2.加强广电依法行政。加强对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管理,建立数字电视播出监测平台,完善全市市、县播出机构数据库,对地面数字电视和移动数字电视进行摸底排查。加强对辖区内“爱临沂网”、“琅琊新闻网”等视听服务网站的管理,对全市境外卫星电视节目接收用户进行审核。规范广电节目制作流程,提高播出质量,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公益广告宣传创作展播活动。

3.确保安全播出。按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广播电视反恐怖防范工作标准》等要求,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在全市开展广播电视设施安全保护检查。加大日常播出监管力度,认真落实重要播出保障期“零报告”制度。

五、强化五个保障

(一)强化党的建设。坚持“求真求实、创意创新、诚信协作、高效廉洁”的工作理念,加强党组织管理和作风建设。研究制定《2015年党建工作要点》、《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建立中心理论学习组,切实抓好“三会一课”和集体学习制度的管理,提高学习成效。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人、第一责任人、党委书记抓党建和“一岗双责”制度,把党建工作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落实,组织各类基层党组织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强化机制建设。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新常态下文化繁荣发展的科学机制体系,形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研究制定《机关考核管理办法》,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行绩效考核、竞争上岗等有效措施,进一步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事业发展活力。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文化服务供求联系,不断提高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321”人才计划,培养一批能策划、会管理、懂专业的基层文化骨干人才。做好全市乡土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工作,落实好市级“非遗”传承人扶持政策。联合组织部、农委、妇联等部门,创新性开展“沂蒙乡村之星”、“十佳女文化工作者”和农村创意创业文化人才的选拔培养。发挥临沂艺术学校优势,优化艺术人才培养输送。加强文广新系统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的队伍,一支高效务实的队伍,一支敢于担当的队伍,一支团结协作的队伍,一支守规矩、听招呼的队伍,一支专业过硬、思想过硬的队伍,一支正气十足、守住底线、以家为荣的队伍。

(四)强化信息宣传调研。把文化调研工作纳入整体工作大局中谋划,紧扣决策需求,突出反映群众文化实际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逐步打破文化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大信息宣传力度,把工作亮点、好的经验做法、文化建设成果推广好,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利用媒体、网站、微博等平台,及时向社会发布。

(五)强化服务模式创新。创新工作思路,用互联网的思维抓好文化服务工作,紧跟全媒体时代的步伐,利用多媒体融合,搭建微博、微信服务平台,实现政府和群众的对接,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服务中做到有的放矢,让老百姓亲身感受到文化建设带来的成果。

  
上一条: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5年工作总结
下一条: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4年工作总结
关闭窗口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 市政府网站群技术支持

地址:临沂市北城新区北京路33号 电话:0539-8726736

鲁ICP备05026973号 网站标识码:3713000052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8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