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4448398-12_A/2016-0608001  发布机构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
 存放位置   公开日期  2016-01-13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5年工作总结

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5年工作总结

2016-01-13   作者: 点击数:  

2015年,市文广新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跨越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全市群众文化满意度比上年提高了3.32分,为近年来增幅最高。临沂市成功蝉联第二届“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市文广新局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山东省文化工作创新奖等荣誉称号,现将工作中的作法总结如下:

一、落实文化民生实事,群众文化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着力解决基层群众缺少文化活动场所的问题。适应形势需要和群众需求,精准发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一是提升三馆免费开放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文化馆、图书馆(市图书馆每天平均读者人数在3000人以上)、博物馆“三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其中市图书馆开设的“网上文化超市”、“市民大讲堂”,市博物馆开展的“带着家乡的历史上大学”成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的“优质品牌”项目。各县区结合各自的特点,开展菜单式服务,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二是文化馆设施服务进一步提升。以全国第四次文化馆评估定级为契机,全市13个文化馆,有10个申报一级馆,有3个申报二级馆,已成功通过了省文化厅的初评。一级馆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三是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超额完成。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加快农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已提升、改造完成306个,完成任务数的102%。全省文化局长会议来我市参观了现场,给予高度评价。四是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全面铺开。着力推进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有8个县区召开了由县委书记、县长参加的文化工作推进会议,兰陵、沂水、郯城、河东、蒙阴、沂南等县区拨出文化小广场专项资金,全市文化小广场建设数量快速增加,达到3260余个,比2014年增长136.3%,占全部行政村的81.7%。培训广场舞“舞翎”11000人次,全市广场舞队伍发展到7300余支。五是农家书屋进一步提升。各级投入资金400多万元,为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图书出版物及数字化设备。探索推广“农家书柜”、“农家书屋在农家”等有效形式,开展精细化末端服务,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在全市启动了“沂蒙农家浸书香”阅读征文活动,2015年全国阅读推广峰会在临沂召开,会上启动了“促进全民阅读,构建书香临沂”,将全民阅读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结合,激发“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

(二)着力解决农村收听收看难的问题。一是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市文广新局先后赴湖南、湖北、江苏等地进行了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由市政府下发了实施方案,目前平邑、兰陵、沂水、郯城等县已基本完成了试点建设任务,逐步解决了农村收听收看难问题。二是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工程,市广播电视台及9个县台分两批全部纳入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建设台站,争取中央补助专项资金1362万元,为群众提供不少于16套无线数字电视节目,目前各台站正在按照要求和标准进行建设。争取上级资金800元,完成4个县级电视转播台站的改造提升,提高了转播效果。三是扎实推进“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标准化工程。创新服务模式,组织了全市放映员培训班,加强业务培训,开展了“送电影进福利机构”等活动,选取兰陵、平邑、莒南等县进行试点,推进农村公益电影标准化放映。发挥农村电影数字放映工程监管平台作用,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了放映质量。

(三)着力解决群众文化活动单一的问题。一是品牌节会带动。临沂市第十五届广场文化艺术节7月份开幕到10月结束,全市各级共举办广场文化活动42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340余万人次。第十五届民间秧歌会,参与人员达15万人次。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逐步在全省叫响。其中,临沭县“激情四季ž唱响临沭”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入选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是山东省两个入选项目之一。二是扎实推进“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2015年,全市各级文艺院团完成演出6260余场,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同时结合重要节假日和受众人群,开展了非遗展演系列演出、劳动者之歌、林业者之歌、“老干部、老同志”、“我们的中国梦”等专题文艺演出。三是扶持广场舞健康发展。组织了全市广场舞指导员培训班,培训广场舞“舞翎”11000人次,全市广场舞队伍发展到7300余支。市县两级发放便携式移动音响3280余个,支持引导全市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市、县、乡共开展广场舞比赛、展演150余场次,参赛队伍总数1900余支,参赛总人数12余万人。

二、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红色文化唱响全国

(一)大型精品剧目创作实现新跨越。红色沂蒙爱国主义情景组歌《沂蒙红崖》先后举行了首演、晋京演出、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专场演出,入选山东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全省共9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扶持项目动画电视电影《渊子崖保卫战》被列入国家抗战70周年纪念活动——“抗战三部曲”,入选文化部2015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扶持计划(全国共40部),在全国各大卫视展播。大型现代柳琴戏《沂蒙情》主演刘莉莉获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至此,《沂蒙情》先后获得精品工程奖、文华奖、泰山文艺奖、梅花奖等全国、全省各大奖项。在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的基础上,创作排演了乐舞诗《蒙山沂水》,全年惠民演出70余场。大型现代柳琴戏《沂蒙魂》成功首演,入围第十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优秀新创作剧目展演和山东省地方戏振兴与京剧保护扶持工程(全省共7部)。此外,成功承办了第十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全省优秀中青年组曲家创作演唱会,承担了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组织的“和平颂·中国梦”群众交响合唱音乐会等演出任务。

(二)小戏创作展演开创新局面。扎实开展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活动,围绕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戏小品”形式,组织创作了柳琴戏《好人刘吉传》、《婆婆也是妈》,吕剧《传家宝》,京剧《风雪杨柳泉》等一批优秀“小戏小品”。举办了首届原创小型戏剧展演,并选出20部优秀作品编制成册,发放到基层演出团体编排使用,拉开了“百部小戏创作工程”序幕。围绕“群星奖”评选,以市文化馆为牵引,组织各县区文化馆开展小型戏剧精品打造,以点带面,整合力量,助推一批优秀参选作品,登上“群星奖”评选的大舞台。弦子鼓《学外语》、小戏《山里人家》、合唱《绣荷包》等作品成功入围第二轮选拔比赛。

(三)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营造了浓厚氛围。一是开展了“壮美的山河”主题美术展览活动。组织山东艺术学院、临沂画院画家联合开展“壮美的山河”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活动,创作了“沂蒙六姐妹”等一批美术精品,举办了创作成果展览。开展了“艺术的原乡”——刘国松国画作品展、“同根同源”——孙乾、孙莹宝父子捐赠书画展、“归根”——孙晓泉捐赠书法精品展、沂蒙抗战纪念地摄影展等各类纪念美术展。二是开展了“永恒的记忆”弘扬与传承系列活动。先后组织开展兰陵美酒文化大典(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全市讲解员大赛、“接续文化薪火,讲述沂蒙故事”故事会征集、沂蒙抗战文物精品展、“文化的力量”——沂蒙红色文化研讨会、临沂优秀特色文化“百场公益讲座”等系列活动。三是开展了“永远的歌声”红色文艺精品展演活动。组织《沂蒙红崖》、《沂蒙魂》、《沂蒙情》、《蒙山沂水》晋京、赴济、下乡演出。先后开展了优秀抗战影片展映月、沂蒙情怀——民族交响音乐会、抗战经典歌曲大家唱等群众广泛参与的文艺纪念活动。

三、抓实“三引一促”,文化产业优化升级

(一)“三引一促”工作取得新突破。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考核,全力以赴推动“三引一促”工作开展。2015年全局共外出拜访企业34次,邀请考察企业30次,签约落地项目2个,开工建设项目8个,其中沂河文化城等8个续建、新建项目已落实到位资金3.058亿元,争取上级专项扶持资金8559.96万元。在招才引智方面,共引进A类创新领军人才2名、B类创新创业人才2名、博士2名、硕士23名。“三引一促”工作超额完成市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

(二)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联合市财政、国土、住建、规划、工商、金融、地税等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快书画艺术品产业发展的意见》,联合市银行、财政、金融等部门转发国家、省《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三)争取文化产业项目资金成效显著。做好全国“2015年度文化金融扶持计划”申报,其中我市鸿儒国际文化广场项目在全国136个项目中成功入围,获得中央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530万元。为沂河印刷公司、鸿久图书公司争取2015年度省新闻出版发展宏观调控专项资金支持。支持城市电影院线升级改造,为全市12家影院共争取中央财政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补贴资金835万元,2015年度,全市新增数字影院7个,总数达到29个,票房收入比2014年增长67%。全市有3个项目入选2015年度山东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项目入库名单。组织推荐银光文创园、龙园休闲度假农庄、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智圣汤泉旅游度假村等4个项目申请第五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鸿儒国际文化广场申请第三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留住沂蒙乡愁

(一)组织实施“双十”计划。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了“十大文化行动”、“十大文化工程”,组织开展了优秀历史文化系列丛书整理编纂、临沂红色文化挖掘传承、临沂革命历史题材艺术创作、地方“乡村记忆”工程、博物馆体系建设、中华故事会征集展演、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等重点工程、工作。沂蒙红色文化展、古琴艺术教育传承模式创新、沂南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等3个项目成功入选山东省政府第二届文化创新奖。

(二)搭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平台。按照省文化厅确定的“图书馆+书院”工作模式,在全省率先建成尼山书院并开讲,县区公共图书馆全部建有尼山书院,建设乡村(社区)儒学讲堂1350余个。依托尼山书院、乡村(社区)儒学讲堂举办各类传统文化讲座2830余场次,参与群众12万人次。按照省文化厅的统一部署,启动了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作,争取专项经费630万元,用于9个县建设县级历史文化展示厅,全市建设完成乡镇历史纪念室61个,村(社区)村情民俗展室101个。

(三)扎实推进“乡村记忆”工程。经过精心论证、组织材料,推荐上报了119个单位申报“乡村记忆”名镇、名村、名街和“乡村记忆”博物馆。在全省公布的24个“乡村记忆”工程试点单位中,我市蒙阴岱崮镇丁家庄村、沂南马牧池乡常山庄村、临沭朱村博物馆3处入选,占总数的1/8;在公布的300个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中,我市有26个单位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四。制定了《沂蒙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推荐了41个村落、19个单位分别申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二批山东省优秀历史建筑,组织了第一批沂蒙传统村落的评选。举办了临沂市“乡村记忆”工程纪实图片展,进一步宣传展示了工作成果。

(四)打造临沂特色文化品牌。书法文化方面,组织开展了第十三届书圣文化节系列活动,举办了刘一闻篆刻《中华民族印谱》原作展、《二十四孝图》剪纸展、“贺新春·书楹联”大型公益书法展、历代名人书法精品展以及“翰墨传情”青少年书法交流活动等各类书法艺术展览、展示、交流、研讨活动。兵学文化方面,举办了第三届银雀山兵学论坛,来自全国的400余名专家、学者、兵学爱好者参加了论坛。加强合作交流,举办了国际简牍书法、绘画艺术作品大展暨银雀山汉墓竹简书学研讨会,成立了中国(临沂)银雀山简牍书法艺术研究所,设立了临沂大学艺术学院简牍教学研究基地。积极开展兵学公益文化服务,全年举办25期“银雀山兵学大讲堂”,组织中、小学生走进兵学博物馆。

(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一是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保护。制定出台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 17个项目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是前三批认定数量的总和。组织开展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认定工作,开展代表性传承人“五个一”扶持活动,评选公布了临沂市十大模范和优秀传承人。组织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参加“齐鲁非遗大讲堂”,对全市90余名非遗工作人员、传承人进行了培训。二是积极开展非遗展演、展示、宣传活动。建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展示了具有沂蒙特色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展品500多件,长期免费开放。组织开展了第十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暨民间艺术展演活动,举办了琅琊剪纸、“我眼中的非遗”摄影大赛、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非遗伴我们过大年”系列活动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十大亮点”工作。

五、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扎实推进。按照上级部署和方案要求,扎实开展了国有单位调查摸底复核、文物最终认定、文物信息采集和登录、可移动文物保护现状调研、普查宣传等工作。全市馆藏登记文物数量已由普查前的4万余件/套,增加至27万余件/套,馆藏文物数量实现新突破,位居全省第三位。普查期间,累计通过短信平台发送“一普”信息1.5万余条,发放普查宣传单页2万余份,提高了群众文物保护意识。

(二)田野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卓有成效。加强文物安全管理,组织完成了大遗址保护、基本工程建设以及多个课题研究项目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2015年,大遗址勘探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工程考古调查勘探面积达650万平方米。完成了蒙阴县吕家庄遗址等4个大遗址保护项目、曲临高铁等8个基建考古项目、临沂东关古城墙发掘等9个考古发掘项目以及洗砚池墓葬测绘及器物绘图和报告编写等4个项目报告编写工作。

(三)文物保护项目申报成绩突出。2015年,全市有10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项目立项,争取项目经费590万元,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项目7个,项目经费480万元。对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现状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组织专业人员对亟待修缮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详细勘察,对蒙阴县岱崮镇上旺村蹇家大院、沂水县资庆寺砖石塔等项目进行抢救性修缮。新增38处省级文保单位,现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2处,省级126处,市级187处。

(四)博物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全国首个以东夷文化为主题的历史博物馆——东夷文化博物馆开馆。临沂白塔街民俗博物馆、沂南古今油灯博物馆等2家非国有博物馆通过省局备案,我市非国有博物馆达到6家。举办了临沂“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提升了国有博物馆服务水平。组织了“临沂吴白庄汉代画像石学术研讨会”,推进了我市汉画像石的研究工作。启动编制《临沂吴白庄汉画像石墓发掘报告》、《临沂洗砚池晋墓发掘报告》。参加年检的博物馆、纪念馆数量达到24家,藏品总数为108545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810件(套)。基本陈列为110个,临时展览总数量为56个,年度观众总数量为485.5万人。

六、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推动广电新闻出版健康发展

(一)加强舆论引导,推进文明风尚传播。围绕“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开展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各级台编辑、记者、播音主持等深入庙会、商场、文化广场等场所采访采风,推动广播电视作品“接地气”。组织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系列动画公益广告、“梦娃”系列动画视频公益广告展播,全年播放近9万条次,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结合大气治理、消防安全等重点工作,创作广播、电视类公益广告336条、270分钟。

(二)严抓制度落实,维护广电行业秩序。规范娱乐节目、养生类节目和各类影视内容管理,备案医学、养生、营养等方面专家50余名,排除不具备资质人士8名。排查影视剧620部12400集、音频文件60876小时、网站上传资料606G。加强广告播放形式和播放内容管理,禁播存在夸大夸张宣传、误导消费问题广告等80多条。落实24小时值班制和“零报告”制度,确保了“春节”“两会”“十一”等重大节日活动期间的安全播出工作。

(三)加强社会服务,促进行业繁荣发展。广播电视方面,新增调频广播96.3兆赫和92.3兆赫。取消限制,放低门槛,新增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6家,同比增长200%,注册资金1.1亿余元,同比增长502.28%。新闻出版方面,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开展了“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版权知识宣传活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保护和书画摄影作品登记为重点,做好著作权作品登记等版权服务工作。全年收集原创作品1935件,完成登记1021件,仅次于济南、青岛,位列全省第三位。

(四)开展全民阅读,积极构建书香临沂。承办了2015年阅读推广峰会(秋季)暨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图书馆学的专家、学者围绕“促进全民阅读,构建书香临沂”进行了研讨。组织开展“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优秀正版图书送进广场、学校、社区和企业。探索组织、制度和舆论三大保障体系为基础,尼山书院、图书自助借阅系统、公益大讲堂、红色资料展馆等四大平台为载体,公共服务、城乡联动、工作推进、出版发行和数字阅读五大网络全覆盖的全民阅读体系,引导全民阅读新风尚。

七、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素质水平

(一)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培训。承办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培训班,举办了全市文化馆长培训班、全市乡镇文化站长培训班、全市广场舞指导员培训班、全市文化工作培训会等,通过以会代训、参观交流等形式,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抓基层文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人才交流锻炼。选派5名文化骨干到省直单位挂职研修,选派20名文化骨干到基层一线文化单位服务。做好人才激励工作。开展了首届“乡土艺术人才”选拔评选,评选出了20名“乡土艺术人才”,授予艺术类“沂蒙乡村之星”称号,每年给予6000元津贴。积极组织推荐优秀文化人才参加全国艺术科学专家库专家遴选。

(三)提升基层文化志愿者服务。完善提升100个“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基地”,实施管理、舞台、美术、群文、文博、创意、广场舞“七个一”专业和业余人才培训项目,全市共培训各类专业、业余文艺人员10380多人次。

八、加强党建工作,改进作风提升效能

(一)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制定专题教育实施方案及配档表,局党委主要领导为全局党员干部讲了2次党课,局党委班子开展了5次专题研讨,编写了《传统文化与“三严三实”》、《中国书法名家“严与实”历史资料》。认真对照“三严三实”要求,形成了个人“不严不实”问题清单,扎实整改。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取得良好效果。

(二)扎实开展党建工作。制定党建工作要点,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积极推行“三制一卡”、“三会一课”、“三重一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坚持每周学习日制度,通过组织观看专题片、集中学习研讨等形式,加强理论学习,组织专家辅导讲座4次、外出参观学习2次。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开展“双转双促双实”活动,对基层党支部强化管理,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制定活动方案,印制便民服务手册,深入开展“结亲连心”活动,在全市电话抽查中获得100分。

(三)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下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签订责任书,强化责任落实。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聘请了9位义务监督员。大力推进党风党性党纪教育,邀请周恩来总理生前秘书纪东将军、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派驻七组等作了专题报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举办了山东省文博系统廉政文化作品展临沂巡展。开展了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大检查,组织了两次党规党纪理论知识测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党性,自觉拒腐防变。

(四)不断深化文明创建活动。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契机,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实施意见,深化文明创建,提升文明水平。深化“创服务优品牌、建服务型组织”工作,依托市博物馆“文博讲堂”、市兵学博物馆“银雀山兵学大讲堂”、市图书馆“市民大讲堂”、市文化馆“文化惠民生”、王羲之故居“琅琊书院”等窗口服务品牌,通过培训、讲座、比赛、展览、演出等形式,广泛开展文化服务活动。组织开展了“服务质量月”、“我为文明单位添光彩”等活动,提升职工文明素质和服务水平,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上一条: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6年工作要点
下一条: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5年工作要点
关闭窗口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 市政府网站群技术支持

地址:临沂市北城新区北京路33号 电话:0539-8726736

鲁ICP备05026973号 网站标识码:3713000052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8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