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585729837/gdj/2023-0000133  发布机构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
 存放位置   公开日期  2023-04-15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对市二十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第20230207号《关于加快推进非遗项目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答复

对市二十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第20230207号《关于加快推进非遗项目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答复

2023-04-15   作者: 点击数:  

卞成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非遗项目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全市非遗传承保护的支持和关心。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始终坚持把做好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国家、省文旅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非遗保护传承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非遗传承保护效果进一步凸显

名录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全市摸底排查非遗线索1万余条,将谱系清晰、特色鲜明、有发掘价值的1400余项纳入项目库管理。举办各类非遗保护培训班,选送非遗传承人到山艺、山工艺等高校学习,使非遗传承人群和从业者增长了学识、拓宽了眼界、提高了技艺。开展抢救性保护记录,对传承人年龄较大、传承困难的项目,通过运用录音、录像方式进行记录。有力推进郯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对文化遗产及文化空间、场所、生活空间等多种自然和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省级65项,市级326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22人,市级267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基地1个,省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6个。“非遗伴我们过大年”、“柳琴戏赴韩国演出”、“红色沂蒙 非遗传承”等活动入选山东省非遗保护亮点工作;费县手绣传承人卞成飞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劳动模范;木旋玩具传承人樊继美、临沭柳编传承人杨进邦、彩印花布传承人张明建、柳琴戏传承人刘莉莉被评为山东省模范传承人。

二、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提质增效

一是拓展非遗助力扶贫新路子,使非遗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崭新亮点,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先后举办“活态传承·活力再现”乡村手工艺技能大赛、“巧手展风采巾帼助脱贫”沂蒙乡村巧妹手工技艺大赛。培育26个非遗手工艺实训基地,为群众提供增技、增收“双保险”。打造了27个有影响广泛、适于带动就业、有市场潜力的传统工艺项目、传统工艺企业的村居为“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村居。评选表彰十佳非遗手工艺传承实训基地、十佳非遗扶贫带头人,对围绕扶贫工作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工作、勇于担当,取得显著业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培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郯城县庙山镇、沂水县龙家圈街道、莒南县板泉镇等6个乡镇入选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临沭县青云镇华山村入选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

二是推动民俗文化与乡村特色旅游有机结合,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将非遗元素融入旅游中,在“沂蒙乡村休闲养生”线路中赏周姑戏,在“游沂蒙山水品特色美食”线路中尝兰陵全羊汤,在“跟着歌声游红色沂蒙”线路中唱《沂蒙山小调》,在“兰陵文化体验”线路中品兰陵美酒等,有效提升和深入挖掘非遗的旅游体验和价值功能,进一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依托重点文化设施、旅游景点,开展非遗展演展示,帮助繁荣发展旅游经济。先后在临沂大剧院、河东龙园、沂州古城、沂南竹泉村等景区开展非遗展演展示活动。通过柳琴戏、弦子戏、渔鼓等精彩的展演活动,剪纸、手绣、草编、面塑、糖画等现场体验活动,为游客们提供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的同时,让游客感受到沂蒙特色文化,进一步增添了市民生活乐趣。采取“旅游+销售”的方式,在全市旅游景点设立手工艺品展厅、展馆或销售点,给游客提供集文化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创产品。

三、非遗工坊建设进一步加强

将非遗工坊作为就业工坊。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展示展销等活动,非遗工坊有效带动当地人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尤其是提供了一批居家就业、灵活就业岗位,在促进当地人民群众增收致富、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省级非遗工坊琅琊草编织工坊,是一家专业性生产机制帽、机制垫、手编帽、钩针帽等工艺品的重点龙头企业,占地面积10亩,总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现有生产车间10个,在职职工260多人,产品主要出口欧美等40多个国家,年销售额3000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专业草帽生产基地,辐射带动近2万人走上致富路,为当地近万名妇女创造了就业机会。

将非遗工坊作为脱贫工坊。在非遗工坊认定和日常管理、考核工作中,将推动脱贫致富作为重要指标,促进工坊积极吸纳和培训脱贫人口和低收入家庭,并指导就业、创业。“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费县手绣工坊在费城街道信国村、管家村、东胡家村等成立6处实训基地,带动近600名脱贫人员就业,工坊以费县手绣为依托,对贫困户、残疾人、老年人、妇女等实行“送货到户、工资日结”政策,对搬迁村民采用“培养+传承”的模式,“固定+灵活”的就业方式,带动包括84户脱贫户及周边人群500多人就业创业,人均年增收2-3万元。在壮大自身经济规模同时,为手绣培育了后备人才力量,赢得了企业高质量发展、非遗项目有效传承的良好局面。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有不足之处。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吸纳您的建议,结合现实情况,立足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再次感谢您对临沂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的关心与支持优秀传统文化事业。祝您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上一条:对市二十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第20230265号《关于建立临沂市非遗博物馆的建议》的答复
下一条:对市二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第A20220016号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煎饼产业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关闭窗口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 市政府网站群技术支持

地址:临沂市北城新区北京路33号 电话:0539-8726736

鲁ICP备05026973号 网站标识码:3713000052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8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