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李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品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临沂文旅以“红绿蓝古今”发展思路为引领,持之以恒抓项目、育业态、延链条、优环境,全力构建特色鲜明、业态多元、品质高端的文旅产品供给体系,打造具有临沂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文旅产业,不断扩大“红色沂蒙·时尚临沂”品牌影响力,临沂市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中国红色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名单”等,2024年4月,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临沂开幕,临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启了新征程。重点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优化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列入“十优”产业进行培育,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将旅游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近年来我们编制了《“十四五”临沂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临沂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市级规划,各县区、旅游特色镇村等编制了不同等级旅游规划,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旅游规划体系,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与行动遵循。
二、提升产品供给。围绕“红绿蓝古今”工作重点,丰富旅游业态。一是优化研学旅游红线。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红色教育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颁布实施全省第一部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政府规章《临沂市红色旅游促进办法》,深化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推进红色旅游与农业休闲、舞台演艺、非遗手造、康养度假等业态融合发展。二是壮大生态旅游绿线。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重塑蒙山龙头形象,稳步推进“激活蒙山”,培育“沂蒙乡愁”精品民宿,提升全域旅游品质。三是启动水上旅游蓝线。依托“八水绕城”的碧水蓝天资源和千年涌流的矿产温泉资源,开发“夜游沂河”项目,打造“水韵琅琊”产品。四是创新文化旅游古线。琅琊古城二期项目投入运营,带热鲁南苏北旅游市场,中国古建筑群落汤养文化公园、银雀山竹简博物馆、王羲之故居等文化景区景点推出一批互动式体验式项目。五是做热旅游消费今线。聚力打造演艺之城,“国秀·琅琊”“琅琊风云”“霓彩盛唐·彩虹之恋”“临沂往事”等景区演艺项目成为旅游市场新亮点,“夜画琅琊”行进式游船演艺、“新琅琊”不夜街区等投入运营,城市夜游灯光璀璨。
三、完善配套服务。硬件配套方面,仅今年上半年,文旅大会带动城市建设提升修缮道路22公里、改造绿地97万平方米,改善沂河、涑河、柳青河水体面积489万平方米,更换照明设施2900余组,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软件提升方面,持续推动景区焕新,拟定《亲情沂蒙服务质量标准》,突出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打造诚信、有爱、和谐的旅游目的地。
当前,全市文旅系统不断凝心聚力,推进全市文旅产业快速发展、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临沂共有A级旅游景区143家,其中5A级2家、4A级27家;旅行社102家,其中全国百强社1家;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9个;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18处,其中国保单位3处。
诚如您在提案中提到,临沂文旅产业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创新发展动力不足、对区域经济带动力较弱、高质量旅游项目缺少等短板,这些也是我们在工作中重点关注、重点研究的问题,结合您的意见和建议,下步我们将接续奋斗,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推进文旅项目配套设施提档升级,规范文旅市场秩序,强化配套服务和综合管理服务能力,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文旅服务质量和发展水平。实施“亲情沂蒙”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扎实开展星级饭店、星级民宿、A级景区创建、复核工作,组织文明旅游宣传引导活动。
二是引进培养专业人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文旅行业运营服务能力,引进、培养专业人才,借助高职院校、行业协会,培育本土人才,为全市文旅发展打造良好人才生态。
三是做优做强文旅项目,推动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研学旅游、科普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等融合发展,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抓好天宇博物馆新馆群、环蒙山旅游民宿集聚区、新琅琊不夜街区等项目建设,促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提升服务水平。今年将继续围绕打造高品质、友好型旅游景区,重点推动景区焕新,力争年底前实现业态产品焕新、环境设施焕新、管理服务焕新,优化游客体验。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开展联合执法,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联合各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发出文明经营、公平竞争倡议书,号召全市商家热情待客、规范经营,公平竞争,净化旅游市场环境,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五是强化推广宣传。持续举办“沿着沂河发现美”“登临蒙山悦美好”“请到沂蒙看金秋”“冬享沂蒙过大年”等品牌宣推活动,推出“留得住、记得下、可创新、能落地、能推广”的活动,吸引大众关注,促进“引客入临”。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关注,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9月20日